回家的路比原來短多了,因為在劉知己腦子裏一直在想門是不是被鎖上了。各種推論閃現在腦子裏:鑰匙在我的口袋裏,出門的時候拿起了鎖,那麼門應該是被鎖上了的。不對,門被鎖上後應該發出“哢”的一聲,可這種聲音為什麼在腦子裏搜不到?門鎖鬆開後會撞到門上,發出輕微的撞擊聲,這種聲音也好像很模糊的樣子?門鎖側麵的三環標誌應該是被注意到的,可是為什麼從腦海裏搜不到呢?門鎖側麵可以映照出自己的影子,好像今天也沒注意到!劉知己心裏開始慌了,拔起腿來就跑回了家。等到走到門前的時候,後背的衣服已經濕透了。
門再次敞開著,鎖掛到一邊。“門真的沒鎖,我竟然忘記鎖門了!”劉知己的頭快要爆炸了。“放學了,快吃飯吧!”老媽笑著走了出來。“媽,我待會再吃!”劉知己捂著頭走進屋,坐在一個小板凳上。“在學校讓老師批評了?”老媽關心的問道。(那時候心情的好壞決定於有沒有被老師批評過,真悲哀!)“是啊,媽,你先吃飯,我想一些問題!”劉知己托著自己的下巴開始考慮今天發生的事情,重點論證了四件事情早上鎖上了門,中午老媽打開門,中午鎖上了門,下午老媽打開了門!整個論證過程持續了整整一個多小時,各種猜測夾雜著各種推立,最終確定了事情發生的整個過程。
第二天,很不巧的又輪到劉知己鎖門。他麻利的將鎖掛到鎖鼻上,“哢嚓”一聲,鎖被鎖住了。劉知己看著被鎖住的鎖,反複的記憶了自己整個過程:鎖穿過鎖鼻,鎖被鎖上,鎖回落到門上撞擊了一下,自己的頭影出現在所上麵的不鏽鋼圓弧上,鎖側麵的圖案等等。
走出了十幾步,劉知己轉身走了回去,抓起所,反複的看了幾遍,確認自己的確鎖上了,隨後劉知己猛力的拽了一下鎖,然後如釋重負般的返回了學校,自然是遲到了。劉知己隻能默默的承受著教杆與頭皮的親密接觸。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複檢查了自己有沒有鎖上門,當然,劉知己這次很高興的發現鎖仍然是鎖在門上的。這似乎是懷疑一切所帶來的好處,讓自己反複的檢查一件事情的真偽,最終確保了這件事情的順利進行。
從這以後,劉知己開始製定了鎖門的策略:先將鎖穿過門鼻,鎖上門,再用力拉一下。采用這種策略可以保證自己即鎖上了門,又記著自己鎖上了門。在這裏拉一下鎖很關鍵,首先,如果門鎖沒有鎖上的話,拉一下可能鎖會彈開。第二點將門鎖拉平後更便於觀察門是不是鎖上了。最後一點就是手臂承受拉鎖的力量,這種拉力所帶來的記憶似乎很深刻。
有了這些策略,鎖門的困擾在劉知己心裏滿滿的消除,多了的就是那個壞習慣,每當劉知己鎖門的時候總是用力的拉一下。終於有一天,第二件可笑的事情發生了。那一天劉知己打掃完教室的衛生,鎖上教室的門,那種壞習慣再次出現了。劉知己很興奮的用盡全身的力氣猛的拉了一下門鎖。隻聽到“啪”的一聲,門鼻子掉在地上。劉知己將門鼻子硬硬的拉斷了。(實際上主要原因還是那門鼻子用的時間太長,估計到了壞的時候了。)劉知己的腦袋愣了一下,隨即找來一塊磚頭要將門鼻子咋上,“哐當”劇烈的敲門將門玻璃震碎了。“我的天!”劉知己扔掉磚頭準備跑,一個大手已經擰在了劉知己的耳朵上。“拿磚頭砸玻璃?”正是劉知己的辦主任。“老師,事情是這樣的!”劉知己開始解釋。可說了老半天,換來了班主任的一陣訓斥。第二天,劉知己不得不找老爸去割幾塊玻璃,順便找人修了一下門,被家裏人好一頓罵。
“拉一下門用力太大門鼻子會斷掉?”這個問題讓劉知己非常困擾。“如果是這樣的話,鎖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門鼻子!”回到家,劉知己將家裏所有的門鼻子都檢查了一遍,其實就是將所有的門鼻子都狠狠地拽動了一下。還好,沒有一個門鼻子鬆動。
鎖門這個強迫症一直困擾了劉知己整整十年,直到他搬進新家,用上了防盜門,每當關門的時候,砰的一聲就代表鎖上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