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人愛你,你當先愛人
清人王永彬在《圍爐夜話》中說道:“人之足傳,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這正是說明了做人要有良好道德約束和責任心。那麼做人如此,做工作更是如此!如果說良好的道德和責任心可以作為衡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德行的標準,那麼良好的職業操守和責任心更可以成為衡量一名員工對老板忠誠的一個尺度。
例如:在工作中經常會有這樣一些現象,一些人包括個別在公司工作了幾年的老員工遇事就躲、推、煩,對上不服管束,對下我行我素,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很顯然其責任心嚴重缺失,但這裏麵不乏有人一再表示願意長久的為老板“效忠”。試問這種缺乏責任心的“效忠”算是“忠誠”嗎?他的“忠誠”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你可以付給他“報酬”,而並非領取“報酬”後其所應承擔的責任。
我們知道《致加西亞的信》教我們如何做一名忠誠敬業的好員工;忠誠和敬業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忠誠在於內心,敬業在於工作上盡職盡責、善始善終、一絲不苟、兢兢業業。忠誠是一種責任。忠誠是一種操守。忠誠還是一種品格。將忠誠和敬業養成一種習慣的人,就能從工作中學到更多東西,積累更多經驗,他們會受人尊重,即使沒有取得什麼了不起的成就,他們的精神也能感染他人,才能引起他人的重視和關注。
在北京有一家不知名的廣告公司,主要做街道立麵廣告業務,一直發展很平穩,員工工作情緒也很高漲。突然有一年,北京政府下令要整頓所有街道立麵廣告,各街道立麵廣告的攤位經營權要重新招標,很多公司得知此消息後,顯得危機重重,因為這次招標決定了他們的存亡。招標會如期舉行,這家公司不負眾望,搶奪了北京市區內地理位置最佳,施工最方便,占地麵積最廣,收益效果最好的幾條街道。為此,公司上下歡呼雀躍,員工們對未來也產生了很多無限的憧憬。可這家公司的老板卻一點也開心不起來,因為做這些廣告前期投入巨大,不是短期貸款可以解決的,很快公司出現了財務危機,員工連續二個月拿不到薪水,工作也漸漸失去了幹勁,老板看到這種情況特別著急,於是在第三個月做出了承諾,保證在下個月把工資發到大家手中,希望大家能夠堅持下去,因為他堅信隻要堅持下去就是勝利。可天有不測風雲,下個月很快就到了,老板還是拿不出錢來發工資,員工們很氣憤,集體提出了辭職,在這些員工走後,老板發現惟獨有一位老員工還監守在自已的崗位上,就問他:人家都走了,你為什麼不走?他說:“我跟了你,就是你的人,公司的存亡有我一份責任,我要和你共同堅持下去”。
又堅持幾個月,老板實在無能為力,隻好將公司低價轉讓,在簽訂轉讓合同時,老板隻提出了獨一的條件,就是要把那位老員工留下,新公司老板質問到:現在優秀的人這麼多,為何非要留他?老板激動的說:企業需要的不僅是優秀,而是忠誠。
員工為了自己的利益,要清楚自己同老板的利益是一致的,隻有證明出自己的忠誠和才能,你才會取得老板的信任,你才會得到你所希望的東西。任何一個老板,都隻會培養忠誠的員工,如果你缺少這一條,你就不會得到重用。任何人都有責任去信守和維護忠誠,這是對自己所愛的人和所堅持的信念最大的保護。喪失忠誠,就是對責任最大的傷害,也是對自己品行和操守最大的褻瀆。
友愛地對待一切
一個職場新人,在如何處理辦公室人際關係時總會碰到難題。對於一個剛出社會的人或剛進入新公司的人來說性格還是比較柔和,也沒有太多的棱角顯現,再加上想對上司留有好印象的渴望,難免對領導有點“唯唯諾諾”,於是公司有一些人對你就會很有說辭,說你是個十足的“馬屁精”。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想和同事搞好關係,幾乎每個人都有點“唯唯諾諾”。可剛走進職場卻落下“馬屁經”這麼個“美名”,著實讓人感到不值。
我們有這樣的苦惱也是很正常的,做事先做人,人都做不好,做工作當然全無頭緒。職場中確實有“馬屁文化”的存在,也確實有喜歡拍馬屁者,那應該是指那些事事遵從、附和上司卻毫無原則的人;他們言話行為活像是上司肚裏的應聲蟲,甚至做出幫上司拎公文包、打飯端水等超過一般正常社交禮節的舉動,其目的當然是討好上司,以期達到加薪或是升官的目的。但你記住,想要上司賞識你,同事敬重你,不卑不亢才是正道。不講原則,甚至有失自己尊嚴的拍馬屁可能會給上司一時的愉悅,但長期以往,你在上司的心中隻是一個忠於他的小人而已,他就不會對你委以重任。
另外,如果企業純粹以人緣、人際關係作為升遷標準,而不是看中以數字顯現的績效成果,下屬當然也會成本不務正業、以拍馬屁為主要工作,那麼企業中也就很難形成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
在職場上求生存,必須與老板保持良好的關係,可是怎麼做才是不卑不亢呢?
謹守一般的社交禮儀的分寸,不必著急處處引起上司的注意。如上司生日時給矛祝福、上司心情不好時給予關心,避免在公開場合過分地卑躬屈膝或過於露骨地體貼附合上司。通常上司最在意的是新人是否願意學習,如果新人謙虛、主動地提出疑問,行事溫和不武斷,上司交派任務時不挑三揀四,那麼不靠逢迎拍馬也能在上司眼中創造良好的形象。
不過,也會有出現一種情況,因為某些興趣與理念相同,某個下屬與上司會特別投緣因而受上司特別青睞,這時候,下屬千萬不可“恃寵而驕”,借著上司對自己的看重而在企業裏創造某種個人特權。本來上下級投緣是利於工作的最佳狀態,那更應該小心對待,別因上司的倚重而忽略了與同事們的關係,這樣才不會被患紅眼的同事傳出“拍馬屁”的流言。
如果剛好你與上司關係不錯,有一些小技巧,如上司交付你較好的任務時,你可以適時向上司暗示,為求團隊和諧,建議將該任務交給團隊共同執行,讓其他同事也有表現機會。而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你也應該主動協助同事,並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術。相信大部分上司都能理解你的建議從而作出調整,並對你的大度表示尊重。
上司也是人,也需要關愛與掌聲,所以下屬也不必矯枉過正。上司是孤獨的,所有的管理書上都要求主管必須激勵、肯定、獎勵部屬,但是誰來關心上司呢?當然,下屬若想肯定上司、表示佩服,又不想被誤認為“拍馬屁”時,有幾點要素:上司的表現必須是有目共睹的具體事實;誇獎時不能光說“你真行!”,而應說出為什麼佩服,並適當表達自己。
也許你很聰明,創意也絕對獨特,為什麼在上司眼中依舊是無足輕重?你不要因此抑鬱,生活往往是可以改變的,不卑不亢地試著按以下的要點做,你會成為上司眼中不可缺少的重磅人才,這也是贏得上司最佳印象的訣竅:
1、早到。別以為沒人注意到你的出勤情況,上司可全都是瞧著呢!
2、不要過於固執。工作時時在擴展,不要老是以“這不是我份內的工作”為由來逃避責任。當前額外的工作指派到你頭上時,你要任勞任怨。
3、苦中求樂。不管你接受的工作多麼艱巨,鞠躬盡瘁也要做好,千萬別表現出你做不來或苦悶的樣子。
4、立刻動手。接到工作要立刻動手,迅速準確及時完成,反應敏捷給人的印象是金錢買不到的。
5、謹言。職務上的機密,上司的隱私你知道後必須守口如瓶。
6、亦步亦趨跟主管。上司的時間比你的時間寶貴,不管他臨時指派了什麼工作給你,都比你手頭上的工作來得重要。
7、榮耀歸於上司。即讓上司在人前人後永遠光鮮,不要和上司爭功。
8、保持冷靜。麵對任何狀況都能處之泰然的人,一開始就取得了優勢。老板、客戶不僅欽佩那些麵對危機聲色不變的人,更欣賞能妥善解決問題的人。
9、別在心裏有太多的希望和失望。千萬別期盼所有的事情都會照你的計劃而行。相反,你得時時為可能產生的錯誤做準備。
10、決斷力要夠。遇事猶豫不決或過度依賴他人意見的人,是一輩子注定要被打入冷宮的。
在上司麵前不卑不亢。不卑,就是不卑躬屈膝,做出一副討好、巴結的樣子,這是有損人格的;不亢,就是不自傲,不以老大自居。盛氣淩人,自視比別人高出一籌,必然會引起上司反感。不論同誰交往,也不論對方地位高低,資曆深淺,條件優劣,學識深淺,都要奉行不卑不亢,熱情謙讓的準則,你的老板欣賞的是這樣的人。
靈魂需要愛的滋養
《聖經·舊約》中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人類的祖先最初講的是同一種語言。他們在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發現了一塊異常肥沃的土地,於是就在那裏定居下來,修起城池,建造起了繁華的巴比倫城。後來,他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人們為自己的業績感到驕傲,他們決定在巴比倫修一座通天的高塔,來傳頌自己的赫赫威名,並作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標記,以免分散。因為大家語言相通,同心協力,階梯式的通天塔修建得非常順利,很快就高聳入雲。上帝耶和華得知此事,立即從天國下凡視察。上帝一看,又驚又怒,因為上帝是不允許凡人達到自己的高度的。他看到人們如此強大,心想人們有同樣的語言,就能建起這樣的巨塔,日後還有什麼辦不成的事情呢?於是,上帝決定讓人世間的語言發生混亂,使人們互相言語不通。
人們各自講起不同的語言,感情無法交流,思想很難統一,就難免出現互相猜疑,各執己見,爭吵鬥毆。這就是人類之間誤解的開始。
修造工程因語言紛爭而停止,人類合作的力量消失了,通天塔終於半途而廢。
所以說,如果和上司之間沒有交流溝通,就不可能達成共識;沒有共識,就不可能協調一致,就不可能有默契;沒有默契,就不能展現你的能力,也就失去了你被上司賞識的基礎
你在溝通時若盡量遷就領導,本無可厚非,但過分地遷就或吹棒,就會適得其反,讓領導心裏產生反感,反而妨礙了你與領導的溝通意義。你若在言談舉止之間,都表現出不卑不亢的樣子,從容對答。這樣領導會認為你有大將風度,是個可選之材。
春秋戰國時期,耕柱是一代宗師墨子的得意門生,不過,他老是挨墨子的責罵。有一次,墨子又責備了耕柱,耕柱覺得自己真是非常委屈,因為在許多門生之中,自己是被公認的最優秀的人,但又偏偏遭到墨子的指責,讓他感覺很沒麵子。
一天,耕柱憤憤不平地問墨子:“老師,難道在這麼多學生當中,我竟是如此差勁,以至於要時常遭到您老人家的責罵嗎?”
墨子聽後反問到:“假設我現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應該要用良馬來拉車,還是用老牛來拖車?”
耕柱回答說:“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馬來拉車。”
墨子又問:“那麼,為什麼不用老牛呢?”
耕柱回答說:“理由非常簡單,因為良馬足以擔負重任,值得驅遣。”
墨子說:“你答的一點也沒錯,我之所以時常責罵你,也是因為你能夠擔負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導與匡正你。”
雖然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不過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卻可以看出有效溝通的重要性。故事中,耕柱如果與墨子沒有進行有效溝通,不理解墨子通過磨練對他的栽培提攜之意,很可能就認為是老師對他有意刁難,“憤憤不平”中很可能做出違背老師本意以及不利於團隊的事情,產生不堪設想的後果,所以說溝通是要講方法的。
自私隻會折磨你的當下
中國有句俗語叫“櫻桃好吃樹難栽,小曲好聽口難開”,但溝通的初始講技巧溝通起來就不難了。
打開話匣子——即使是談論公事——最好的方式是先找到一件與談話對象有關的事。可能你注意到的是牆上的一幅畫、桌上的一件兒童做的筆筒或是倚在牆上的高爾夫球杆,這些都可以作為話題。你可以表示感興趣、欽佩或是關注。或問這一類的問題:“你牆上那幅畫好漂亮,畫家是哪一位?”或是:“好體貼的禮物,是你孩子做的嗎?”或是:“高爾夫球?那不是蠻難學的嗎?”這些看做簡單的問題能表示對別人一種基本的、對他本人的興趣,而且也是一種積極有趣的問題。
當然,我們也知道溝通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一方說,另一方聽。對於更多的人來說,說起來容易,但做出起就非常的難了,因為在溝通的過程中,他們常常忘記了以下兩個原則:
原則一:為溝通做充足的準備。每一次主動溝通時,都應有個明確的計劃。知道自己要表達什麼,要達到什麼目的,從而讓溝通更加有效。我們還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麵,充分補充自己存在的不足,以應對領導的問答,並能更準確地支持自己的表達。
原則二:不要以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在主動與領導溝通時,千萬不要刻意表現自己,而貶低別人甚至領導。這種褒己貶人的做法,最為領導所不屑。當你表達不滿時,要記著一條原則,那就是所說的話對“事”不對“人”。這樣溝通過後,老板才會對你投以賞識的目光。
為了有效地進行溝通,可行的態度是“請協助我從你的觀點來看這個世界”,應有的行為是“傾聽以了解他人,傾訴而被人了解”,也就是從雙方的共同點開始溝通,再慢慢地進入分歧的根源。隻有了解了領導的溝通傾向後,員工才能最大可能地與其接近。通過自我的一些調整,再主動與領導溝通,一定能創造出與上司更為和諧和默契的工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