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期盼新生命的到來(1)(3 / 3)

我問馬哈德北:“聽說這幾年,村裏也有不少人去鎮上的醫院生孩子,醫院會安全些,你為什麼不去?”

她說:“醫院要交50塊錢,我家一下拿不出來,還有,聽說要用刀割,我害怕。”

我很納悶,用刀割?可能指的是剖腹產,我就對著自己的肚子,用手比畫開膛的動作,她笑笑說:“NO!”

這時,馬丹給索坐在凳子上,把大腿一翹,指著自己說:“巴麗薩是從這兒,刀子割開小小的。”我明白了,鬧了半天她們是害怕側切。

“在家生孩子不用刀子嗎?”我問她們。

“不用!”馬丹給索回答。

之後,她站起身,向前走了幾步,然後“撲通”雙腿往地上一跪,身子向前傾,垂著頭說:“這樣生,孩子從後麵出來。”這時,馬後畢拿了一把大剪子(這種剪子我隻有在裁縫店裏才見過)遞給我說:“孩子生了,就用這個剪。”我知道她指的是剪臍帶。之後她又給我看了她配製的藥麵,她說,用它包在孩子的肚臍眼上,每天換一次。我聞了一下,那藥的味道有點臭,是墨綠色的。

聽馬後畢說:她前後共接生過9個孩子,都生得很快。1980年1月,正是當地的夏天,這天中午大約2點,她和孕婦馬木索米牙(MAMOSOMIA)一起從山裏她姐姐家往回走,突然,馬木索米牙覺得肚子疼,她往地上一跪,沒過10分鍾,孩子的頭居然出來了,她趕緊用身上的衣服把孩子接住,然後,從地上找了一塊石頭把臍帶割斷,簡單地給孩子擦了擦,又用毛毯把產婦的肚子裹住,背著孩子走回來了。現在那孩子長得很結實,已經是個20歲的小夥子了。

馬後畢自己有5個孩子,其中3個孩子是自己接生的。她說,她喜歡孩子,如今自己已經52歲了,生不了孩子,所以特別喜歡幫助別人接生孩子,隻要提起孩子,她就很興奮。她準備在馬哈德北家照顧她們母女7天,因為當地產婦在7天之內不能見太陽,即便是上廁所也要等太陽落山才能出去。7天之後,洗衣、做飯,一切都能自己幹了。另外,她也想等7天後孩子起了名字再離開她家。

馬丹給索告訴我,過去還有個風俗,剛出生的孩子三個月以後才能起名字。如果這孩子沒能活到三個月,就把他裝入一個瓦罐裏,埋在房子裏或附近的土堆中。由於這孩子命短,也就沒福氣見他爸爸一麵。

顯然,現在的做法已經違背了傳統的風俗。因為,7天之後,我再次去馬哈德北家時,她告訴我,孩子的爸爸已經托人捎口信,孩子的名字叫木卜莫崽(MPHOMOTSENG)。她說這名字也沒什麼特別的意義,隻是叫著順口。這天還給孩子剃了第一次頭。

2.兩代人同時降臨這個世界

“巴麗薩,你一定沒見過媽媽和女兒一起生孩子吧。”每次隻要馬老太太帶著一種得意的口吻跟我說話,我就知道,準是她又探聽了好消息。

“真有這種事兒?”我有點不敢相信。

“聽說馬利布哈(MALEBOHANG)和她的大女兒都是上星期生的孩子。”

“你怎麼不早告訴我,咱們現在就去她家,走!”我提著相機,拉著馬老太太,立即向擦巴裏馬給子村趕去。

走到馬利布哈家,門外上方的兩側已插上了累薩卡,我對馬老太太說:“這家有兩個女人生孩子,應該插4根棍子。而且兩代人,棍子的長短也應該有區別。”

“真可惜你不是酋長,要是你當了酋長,準會讓女人跪在棍子裏生孩子。”她逗我說。

我發現,我們之間已經沒有太多的主客之分,開玩笑已經隨時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