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關注孩子的群體生活(3 / 3)

男孩子低著頭坐在那裏,一邊抹眼淚一邊嘟囔著反駁:“我跟你們倆學的唄。我惡劣,那你們更惡劣。”

“我們倆?”父親怒不可遏,“你做錯了,還要往我們倆身上推?”

“就是你們。你們倆天天吵架,你罵她蠢貨,她罵你缺德。你們罵完之後就會說‘去你媽的’,我還用跟別人學嗎?”

“別說孩子,要不是你平時脾氣那麼暴,孩子能學會這些髒話嗎?你忘了嗎?我給你端飯晚了一點,你都會大罵我一頓,現在還要怪孩子。”母親抱怨道。

“去你媽的,你少在一邊插嘴。我在這教育孩子,你就在旁邊拱火是不是?”父親聲音提高了八度。

“聽聽,是你說的不?”男孩眼睛一亮,指著爸爸笑著說。

“去你媽的,你給我閉嘴。”父親怒火更旺。

“你別不嫌丟人了。小聲點吧,在家裏吵,出來還要吵嗎?”母親憤憤地說著。

......

同事聽著搖搖頭說:“這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裏成長,性格能好嗎?”

父母平時的關係不好,或者有一方脾氣暴躁,經常罵人,那麼孩子的性格也難以寬容,他會很早就學會打架、罵人,還會變得怨天尤人。

下班了,同事和我約好去商場買東西,我在門口等了十幾分鍾,也沒見她出來,隻好給她打電話。她接電話了,很小聲地說:“你走吧,哎,我這來了個家長,有點麻煩。”

我這個同事性格非常溫和,孩子們都很喜歡她。所以,我實在想象不出來,什麼樣的家長會來找麻煩。於是就上樓去找她。

我剛走到樓角,就聽到辦公室裏傳來一個男人中氣十足的聲音:“像你們這樣素質差的老師,一點師德都沒有,每天想的就是賺點錢養家。連孩子都教不好,又怎麼能養好家呢?”

這話聽著很讓人生氣,我聽到同事顫抖著聲音說:“您的孩子剛才已經跟您說了,他在樓下玩的時候,把衣服丟了,他都已經上四年級了,老師不能時時刻刻跟著他。”

“你這什麼態度?我告訴你,我和我愛人都是博士生,我們從小就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他這麼大了,難道還不知道照管自己的衣服嗎?一定是你們班級裏有孩子搗亂。”

“您別妄下斷言好不好?孩子剛才不是跟您說了嗎?”

“別打岔!你現在就得去找你們班的孩子,把那幾個典型的調皮搗蛋的孩子都找來,你不會管孩子,我來替你管管。”

“這位家長您聽好,您的孩子剛才已經告訴您了,衣服是他大課間在樓下玩的時候丟的。我剛才已經下樓幫您找了,還在通知欄寫了《尋物啟事》。希望您別把小事弄大。”

“連個衣服都找不回來,你們老師就這素質嗎?”

我越聽越生氣,剛要進去和那位家長理論,就聽我旁邊有人說:“別聽了,趕緊把這衣服送進去。”

我回頭一看,見是體育老師,他正拿著衣服,皺著眉頭站在那。我愣愣地看著他,他笑了,說:“哎呀,我怕這個家長。你知道吧,上次這個孩子仰臥起坐沒有及格,他就找到我辦公室和我大吵一場,說我不負責任。哎呀,我從來沒見過脾氣這麼差的家長。”

我明白了,拿了衣服,送進了辦公室。那個家長見狀,又把矛頭對準我,和我理論了半天。

不管孩子發生什麼事情,如果一味偏袒孩子,找其他人的毛病,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學會推卸責任,永遠都學不會承擔。

蒙老師心語

寬容是一種大智慧,它不但對我們的人生大有裨益,對孩子更是一種營養豐富的精神養料。如果父母做人不能寬容一點,那麼孩子就會養成自私、狹隘、推卸責任等不良品性,而且,遇事不是去積極解決問題,反而是狡辯、抵賴。這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極為不利,將使他永遠也長不大。

幫助孩子自然地與異性交往

現在的孩子很小就會對異性產生一種特別的情愫,或恐懼,或好奇。如果父母不能幫助孩子自然地與異性交往,那麼孩子就會產生性心理偏差,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性。

由於現在的環境比較開放,孩子們很早就從媒體、從家長開放的言行裏感覺到異性之間的差別,所以,很早就出現了性心理調適。

陶京有一位朋友,雖然年紀很大了,但心理年齡似乎還停留在青春期,動不動就對妻子發火,做事也極不成熟。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對教育孩子非常沒有感覺。

那天我們兩家的孩子在一起玩。他的女兒和小語差不多大,都是十歲左右,還沒有到青春期。

我們不知道聊到了什麼話題,他忽然對在一旁和小語拚圖的女兒說:“閨女,你男朋友多大了?”

我們都嚇了一跳,他的妻子連忙製止他,可是他無所顧忌地說:“哎呀,有什麼呀,我跟你們說,這些孩子在很小就知道這些事了。”

他的女兒回過頭驚訝地看著他,問道:“什麼男朋友?”

小語也傻乎乎地說:“我知道,就是男的朋友。”

陶京的這個朋友一聽哈哈大笑,說:“聽到了嗎,這些孩子都懂。閨女啊,我跟你說,你可以有男朋友,但是別早戀啊。”

“你說什麼呢?這人真是有問題,這孩子才多大,你就這麼跟她說話。”他的妻子氣憤地責怪道。

我也說:“孩子太小,不要太早跟她說這些事情。”

“哎,你們不是做教育的嗎?怎麼也這麼落後啊?不是有教育專家常說,小孩子應該早點接受性教育嗎?”陶京的朋友說。

“什麼是性教育?”小語問道。

“就是性別教育,你們倆是女孩,小鬆是男孩。好了,你們也知道這個事了,大人在這裏說話吵著你們,你們拚不好,去屋裏麵玩吧。”我解釋完後讓兩個孩子進了屋裏。

“哥們兒,你怎麼這麼魯莽呢?性教育的確要趁早,可也不能像你這樣啊,你這樣,不是告訴孩子,讓她早戀嗎?”陶京很不滿地對朋友說。

“就是,你要是再說這些話,孩子肯定就會對男孩產生好奇心,這不影響她才怪。”他的妻子附和道。

“其實,你可以告訴孩子男孩和女孩的不同,但不能動不動就跟孩子開玩笑,說她的男朋友怎樣,這隻能讓她更早產生性心理差別。”我也說道。

陶京的朋友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要過早在孩子麵前問他(她)的女友(男友)的情況,問他對異性的看法,這種強行關注,會讓孩子很早就對異性產生好奇心,不利於孩子的心理成長。

任俠是一個很漂亮的女孩,但她三十歲了還沒有交到男朋友。其實她身邊的男孩子很多,她也知道他們喜歡她,但她有極強的不安全感,她認為他們喜歡的不過是她的臉。

任俠的異性朋友期限從來沒有超過一個月,在她身邊的男孩子就像走馬燈一樣,她戲耍他們、玩弄他們,有時候還會挑戰他們男性的尊嚴。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任俠一直想變成一個男孩子,她給自己取了個男性名字,叫“巴特”,即英雄的意思。

但實際上她身材嬌小,就連一袋十斤的米,她提著都很費勁。當然,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去提米,反正有的是免費“長工”。

任俠就是這樣的矛盾著,也蹉跎著歲月。她內心裏極度渴望自己成為一個備受關愛的小女孩,但又會自相矛盾地渴望自己成為男性。

甚至有一次,任俠出現了心理幻覺,她做了個夢,夢中有人告訴她:一星期後她就會變成男性。她興奮極了,用了一星期的時間,寫了滿滿一本女性日記,其中記錄了女性生活的艱辛。

可是一星期過去了,任俠並沒有成為男孩子,她還是一個標準的女性。任俠失望至極,把那本女性日記燒了。

任俠的媽媽覺得這個孩子有問題,就去找心理醫生。在和心理醫生聊天的時候,任俠向他描述了她經常做的一個夢。她說,她做夢變成了蝴蝶,但是這個蝴蝶的翅膀被綁住了。

心理醫生通過跟蹤治療,發現任俠的爸爸有嚴重的重男輕女現象,總是抱怨妻子:“你怎麼這麼不爭氣,不給我生個男孩子?”

盡管如此,任俠的爸爸還是十分喜歡她,愛她如掌上明珠,隻是越愛得深,就越發感歎:“唉,你怎麼不是個男孩子呢?”

就是受了父親的這種思想的影響,任俠出現了“男性化抗議”,她一邊排斥父親對女孩的輕視,一邊又跟隨父親的思想,而想要成為一名男性。

如果孩子從小得不到父母對於他性別的承認,或者父母從小就用異性的生活方式來要求他,那麼孩子長大後就無法認同自己的性別,也無法與異性進行正常交往。

有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在學校經常毆打女孩。母親和父親都很疼愛他,但是不理解他的這種行為,在教育無果後,就把他送進了一家心理治療中心。

在這家心理治療中心,小男孩描述了他的一個夢,他說自己是一個江湖俠客,遭到別人的毒手,他狠狠地踢了那人的肚子。

心理醫生分析說,俠客代表著英雄,他顯然把自己的處境想象成了被人迫害的英雄,他必須通過攻擊來找到安全感。

心理醫生了解了一下男孩的家庭情況,發現男孩有一個四歲左右的妹妹。但男孩母親說,男孩很愛他妹妹。

心理醫生當然不信,他又了解到,男孩一個人睡在一間暗房裏,而他的妹妹則睡在父母房間裏的小床上。男孩的媽媽從來不教訓他,她把任務交給了爸爸。

很顯然,男孩很喜歡媽媽,依賴媽媽,但是由於妹妹的出生,使得他的這種依賴感和安全感被剝奪了。於是,他就通過攻擊女孩的方式來尋找平衡。

很多時候,父母恩愛,對孩子也好,但孩子還是會產生心理問題。為了根治這樣的心理問題,必須從小就讓孩子學會和人合作:和父親合作,和母親合作,和家裏的兄弟姐妹合作。

蒙老師心語

孩子出生的時候,是以平常心看待每一個人的。如果他不能自然地與異性交往,那麼說明他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性別帶給他的歧視、壓迫,使他無法正視自己的性別,或者無法理解異性的性別。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發生,父母必須盡早讓孩子學會合作,尤其是與異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