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梁惠王章句下(2)(1 / 3)

晏嬰的故事是這樣的:齊景公想去各地遊覽,不但遊覽,而且要和先王的遊覽比比排場,以擴大自己的威信,而這需要宰相晏嬰的支持。所以,他問晏嬰應該怎麼辦。聰明的晏嬰沒有反對,他看景公要學習先王,就用過去天子如何巡狩、諸侯如何述職的故事講給景公聽。過去天子的巡狩、諸侯的述職,沒有不和工作結合的,都從關心百姓的生活出發,給百姓解決困難,所以百姓們歡迎天子的出遊。夏朝的諺語,表達了百姓的心聲:“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接著,晏嬰講述了當今天子(實際指諸侯)出遊擾民的實際情況:“師行而糧食,饑者弗食,勞者弗息。睊睊胥讒,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飲食若流。流連荒亡,為諸侯憂。”據說,齊景公聽了晏嬰的意見非常高興,不但不去各地遊覽了,而且“大戒於國,出舍於郊,興發補不足”,還命令太師作君臣相悅之樂,其中一句歌詞是:“畜君何尤。”孟子解釋說,限製國君,正是愛護國君啊!

孟子就是這樣用鑒古以觀今的手法勸說齊宣王,可謂用心良苦。

原文

齊宣王問曰:“人皆謂我毀明堂,毀諸?已乎?”

孟子對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則勿毀之矣。”

王曰:“王政可得聞與?”

對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征,澤梁無禁,罪人不孥。老而無妻日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詩》雲,‘哿矣富人,哀此煢獨。’”

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則何為不行?”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貨。”

對曰:“昔者公劉好貨,《詩》雲:‘乃積乃倉,乃裹餱糧,於橐於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張,幹戈戚揚,爰方啟行。’故居者有積倉,行者有裹糧也,然後可以爰方啟行。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對曰:“昔者大王好色,愛厥妃。《詩》雲:‘古公直甫,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薑女,聿來胥宇。’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譯文

齊宣王問孟子道:“別人都建議我拆除明堂,是拆掉呢?還是不拆?”

孟子回答說:“明堂是有德行能統一天下的君王的殿堂。您如果想要施行王政,就不要把它拆除了。”

齊宣王說:“怎樣施行王政,能講給我聽聽嗎?”

孟子回答說:“從前周文王治理岐山一帶,對耕地的農民,施行九分抽一的稅率;做官的人世代承襲俸祿;在關口和市場上,隻稽查而不征稅;人們到河流湖泊設澤梁捕魚,不加禁止;一人犯罪不牽連家人。老年男人沒有妻子叫鰥,老年女人沒有丈夫叫寡,老人沒有兒女叫獨,小孩子沒有父親叫孤。這四種人是天下最困苦無依無靠的人。文王發布政令施行仁政,首先考慮這四種人。《詩經》上說:‘富人是無憂無慮了,可憐那些孤苦無依的人吧!’”

齊宣王說:“您說的太好了!”

孟子說:“您如果認為我說得好,那為什麼不去實行呢?”

齊宣王說:“我有個毛病,我喜愛錢財,所以王政難以實行。”

孟子回答說:“從前公劉也喜歡錢財,《詩經》上說:‘糧食多,堆滿倉,袋裏盛,囊裏裝,百姓和睦,國家榮光。箭上弦,弓開張,幹戈大斧齊上場,這才拔營奔前方!’因此,留在家裏的人有積穀,行軍在外的人有幹糧,這樣才能率領軍隊前進。大王您如果喜愛錢財,能使百姓和您一樣不缺吃少穿,那施行王政又有什麼困難呢?”

齊宣王說:“我還有個毛病,我喜愛女色,所以王政難以實行。”

孟子回答說:“從前太王也喜愛女色,喜愛他的妃子。《詩經》上說:‘古公亶甫這個人,清早起來趕著馬,從邠邑西邊漆水涯,到了那邊岐山下。和他的妻子薑氏女,到這兒來察看新居。’在這個時候,沒有找不到丈夫的老姑娘,也沒有找不到妻子的單身漢。大王您如果喜愛女色,能使百姓和您一樣,都有伴侶],那實行王政又有什麼困難呢?”

解讀

這一章記齊宣王向孟子請教是否拆除明堂的事。明堂是周天子東巡時在齊國召見諸侯的地方。現在周天子連一個小諸侯都不如,不可能再巡狩了;齊王作為一個諸侯,住在明堂裏又不名正言順,所以有人建議拆除明堂。宣王本來也想拆,但他想聽聽孟子的意見。按說,孟子應該同意拆除,但是孟子想讓齊宣王轉變治國之道,施行王政,就說:“王欲行王政,則勿毀之矣。”因為,如行王政,便可以稱王天下,那時,齊王就可以在明堂向天下發布政令,召見諸侯了。這麼說,明堂在將來還是有用的。

齊宣王沒想到孟子主張不拆,他就問孟子怎樣施行王政。孟子用周文王治理岐山的事跡,告訴宣王如何實行王政。宣王見這樣施行王政太難,自己幹不了,但又不好意思直說自己不想施行王政,於是就借施行王政要花很多錢,同時又要減少許多收入為由,說:“寡人有疾,寡人好貨。”他認為這麼一說,孟子就無話可說了。沒想到,孟子並沒有放棄。他知道齊宣王貪財,但卻故意裝作不懂地說:“您身為一國之君,喜歡錢財是應該的。像周朝的先祖公劉,在創建基業時,也是‘好貨’。他的‘好貨’,使百姓們過上了富足生活(不是為個人享樂),創下了周朝的基業。如果您的‘好貨’也能效法先人,使百姓過上富足的生活,施行王政又有什麼困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