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第一信徒(2 / 2)

趙小丫可以輕輕檢鬆地為合作想出幾十個、幾百個原因,理論上找出幾十萬個原因出來都行。

秦朝不需要想那麼多,隻需要想最關鍵的幾個。在三元論中,這便是第三元——主幹。

三元指的是因、主幹和果。那幾十萬個原因,就好像一棵樹上的幾十萬片葉子。那幾十個原因,就好像那幾十根樹枝。但人不是樹,如果一個人每做一件事之前,都得先分析至少幾十萬個原因再做,那對未來的高級人類或許行得通,現在肯定是極不合時宜。為解決這個問題,秦朝又在三元論的基礎上加入了‘四元論’和‘五元論’。

第四元——主枝。一枝獨秀。

第五元——主葉。一葉而知秋。

一片最具代表性的葉子,一根最具代表性的樹枝,化繁為簡,讓我們由此而得知大部分枝葉的大部分情況。反之可以十分簡單地創造出無限複雜的世界,秦朝所創的‘小小世界’便是其中一例。‘小小世界’的複雜連秦朝這個創造者都無法掌握,但他隻需要掌握簡單的三元即可,沒必要也沒能力掌握‘小小世界’中的一切。

可在信仰之力的問題上,秦朝何不簡單地歸入精神力或神力呢?

不同的問題,不同的對待,這就像對待親人和仇人不同。

三元論再強大都有它的局限性。

如果被這種局限性卡住,三元論就變成在幫倒忙。

秦朝想對信仰之力了解再多些,三元論連別人都已經在無意間使用,他不會不用,但也不會隻用三元論,而拋棄其它。

首先可以先了解普通人對信仰之力的普通認識——精神信仰。

好像有不少人認為,信仰之力是精神力。

很少有人深入分析,水有開水、冷水、露水、河水、海水……無數的種類,精神力的情況與之類似,而信仰之力就好比是水中的開水。

開水是水,但水遠遠不止開水一種。

信仰之力可能是精神力,但精神力絕不止信仰之力一種。

剛開始的時候,秦朝的精神力來源主要是自動修煉型,其中大部分可能是肉體轉化各種食物所得。

接下來,武功修煉明顯比自動修煉的效率高。同時使精神力的來源和結構發生大變。此時仍然使用精神力這個名字,就像對水都隻說水,而不分開水和冷水,或開水和冷水混在一起的溫水,或海水和油水等。

近一段時間,精神力的主要來源又多出一種,而且還在變得越來越多,並且是一種知道具體名字的精神力——信仰之力。

大量的信仰之力送上門來,人體能自動吸收和轉化的少之又少,效率極低,浪費極大。武功雖然有所幫助,但畢竟不是專門用來吸收和轉化信仰之力的功法,好比把耕地的牛當馬騎,效率低,浪費大。那類以精神領域為主的功法,理應在這方麵強大些,例如從快活樓屠長老肚皮上得來的那篇采陰補陽功,或者說秦朝專用的禦女心經。但這仍然不是和信仰之力專門配套的功法,浪費還是太大了些。秦朝既想創建和信仰之力配套的功法,又不想為此花費太多的時間。在他眼裏,那些信仰之力是好,但怎麼能和時間比呢!為多節約些時間,他打算折中處理,等將來獲得別人創建的這類功法,再用類似改進三陰蜈蚣爪的方法,將別人的功法升級為自己的新功法。

在得到配套的功法之前,禦女心經便成了專門吸收和轉化信仰之力的功法。正好秦朝的信徒絕大部分來自女人,導致吸收和轉化信仰之力的效果明顯大增。

隨著秦朝煉化的信仰之力越來越多,對信仰之力的感應自然而然隨之越強,好像磁石和鐵,磁力越大,對鐵的感應越強。使他的讀心術越來越名符其實。若是特別虔誠的信徒,在不遠的地方向他祈禱,向他敞開自己的心靈,他不但能在某些對方允許的範圍內知道對方的想法,有時還能像控製自己的身體一樣控製對方。特別是像催眠術那類暗示,可信手拈來。在秦朝的所有信徒中,小柳高居第一位,王閏之第二。在這方麵,這兩人明顯太迷信了,太過感性,太不理智。幸好在其它方麵不這樣。秦朝從未對王閏之試驗過催眠術,更別說讀心術。平時試驗的對象主要是小柳,但每次試驗都沒有隱瞞,大部分是小柳主動找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