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到處充滿了生機,亦充滿著無奈。更值得管的都有許多還沒去管,隻不過在手頭上多了錢後,換幾處睡覺的地方。但換來換去,還是免不了聽到。
隻能繼續裝作沒聽到。雖然現在的表現已經很高調,但已經有不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然每天都少不了這樣那樣的麻煩,而且不難預見會越管越多,越滾越大。
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取,必有所舍。
最怎麼表現高調,還不到耀武揚威的時候。
秦朝有時很特立獨行,現在隻想著把主要心思放在武功上,最主要是對內功的研究.入手最簡單是一邊大膽假設,一邊小心求證,但這很費時費力。
他這人,說勤勞很勤勞,勤勞的時候很勤勞,非一般人可比;說懶惰很懶惰,懶惰的時候很懶惰,也非一般人可比。
秦朝還沒穿越就對古代武學發表過不少獨特的見解,這時候心中想法就更多了。就一個試著個性化個人武功,說來沒什麼,真要計較,比各門各派各種武學還各有個性.
武學很磨人,加上科學更磨人。再加上武俠小說的誤導,就更磨人了。
這裏麵有太多太多地方要深入研究,隻一個人整日整月忙,忙得過來嗎?。
該偷懶的時候不偷懶,累死也白死。就一個內力與真氣之別,說簡單似乎不值一提,是人都明白,就像力氣誰都有,表麵都明白。說複雜很複雜,有人研究一輩子都說不清。
秦朝雖然不想在武學上這麼一直糊裏糊塗,不求甚解,但這不是想不想就能夠解決。過去對武學的研究,有太多人比自己更投入。不說收獲,至少花費了更多的時間。
回到內力與真氣的問題來,打個比方:真氣是雞,內力是蛋。‘北冥神功’最怎麼吸人內力,蛋還是蛋。蛋最多都還得想辦法把蛋孵化成雞,雞再生蛋,蛋再孵化成雞。
有了雞與蛋之間的循環往複加以煉化吸收,才談得上自產,進而想辦法提升自產。使自己有了自產的蛋,也就有了自產的內力,減小對別人一路盜到底的依賴。
不去想辦法努力解決這些武學上的疑惑,將來很可能就會像書中段譽一樣想不盜都不行。不管段譽是真心還是假意,關鍵是吸人內力的事實,而不是他想不想吸人內力。
不過那隻是書中的事實,比較容易獲得讀者的原諒,好壞都更多站在主角那一方。現實中無人不是主角,無人不站在主角一方。也無人不是配角,不知還站不站主角一方?
蛋有雞蛋、鴨蛋、鵝蛋……鳥蛋、蛇蛋、龍蛋之分,不同動物生不同的蛋。內力有陰陽五行之分,修煉不同的內功,會產生不同的內力。
修煉淩波微步所產生的內力,肯定與淩波微步的招式最相配。卻不僅與淩波微步相配,也不隻提升腳力,對眼力、耳力的提升都很大,在其它方麵則沒什麼表現。
秦朝更習慣一個人默默研究這些,既不想打擾別人,也不想被別人打擾。研究日久,理論越多,發現新問題越多。老問題更多,例如:為什麼被吸走內力後會渾身無力?
答案的變化很常見。
極少有不變的答案。
有答案都大半還未經驗證,有可能一輩子都得不到驗證。不知對錯,不知真假。僅說對內力的認識都變了又變,還一直在變。過去內力隻可以存在於人類的想象之中,真正實現的難度早已遠超發明飛機、飛船的難度。現在卻發現內力不但存在於人體內,在動植物身上都有存在。總之,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就有內力,或者說內力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破解內力之迷就是在破解生命之迷。人類隻要有智慧,誰不想破解生命之迷?
人類隻要有遠見,誰不想破解生死大迷?
別人想不想不說,秦朝絕對是很想很想。
即便成功破解了內力之迷,也不等於完全破解了生命之迷,但肯定可以大大加深對生命的認識。換句話說,便是部分破解了生命之迷。這應該不是不可能。就隻這目標,就已經值得很努力去修煉內功,有了開始便永不放棄。放棄它,就是在放棄一部分生命,也是在放棄對未知生命的追求。生命中充滿了這樣那樣的未知,不知道,日子也照過。但就多了兩個字‘穿越’,秦朝便再也回不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去,內力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