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中年人應怎樣對待力不從心的現象
進入中年期以後,人的心身衰老進程就已開始,但由於個體差異,有的不幾
年功夫,就變得發白皮皺、老態龍鍾了;有的卻長達10年、20年,也仍然走路如
風,精力旺盛不減當年。但是無論如何,類似秋天的中年時期,許多人麵臨著蕭
瑟退化的現實,在工作、學習及生活上感到力不從心,心有餘而力不足。例如:
由於體重增加,人體變得肥胖起來,逐漸變得好靜怕動,活動減少;心理上也知
道要加強體育鍛煉,但是日益加重的惰性使自己變得不愛活動了。又如在精神
功能方麵:精力不足了,記憶和理解力都不如過去了,智力上遲鈍了,往往年輕
時一天就能寫完的文章或材料,中年後就要多用一兩天的時間才能完成,甚至
經常有懶得提筆的現象,主動性越來越差;最常見的是事先答應的寫書寫文章
的計劃一拖再拖;青年時期可以開夜車加班加點完成,而這時卻做不到了,即使
他能開夜車,可是其效率也是遠遠達不到二三十歲那個時期的效果,這與思維
遲緩、創新能力散失有關。盡管事先有很強的創作欲望,或者貌似雄心壯誌,但
畢竟因失去連續突擊的能力,速度大受影響。
在飲食方麵進入中年期以後,由於牙齦萎縮而牙齒功能受影響、腸胃道分
泌能力減弱,消化酶分泌減少,從而經常出現消化不良和便秘,從而使中年人在
飲食方麵不能隨心所欲,享受不到應享的口福。類似上述的能力和欲望的矛盾
在飲食上也出現力不從心的現象。
中年人在生理、心理、性、食、運動力等方麵出現的力不從心的現象,隨著年齡
的進一步增長還將更加嚴重。克服力不從心的方法就是要積極麵對衰老進程
的客觀現實,設法減緩這個進程,否則就將束手待斃。
減緩衰老的核心是本人要盡早投入抗衰老的奮鬥中:
1.多吃含纖維素的食物以防便秘,實現腸道防老。
2.“饑餓長壽法”——保持八分飽,少往醫院跑。這早已在動物實驗中證實
了,“無限度地吃喝將有損健康長壽。”
3.降溫延壽法——冬季長的地區人壽長,所以盡力設法降低人的體溫;多
遊泳,多在寒冷中鍛煉,洗冷水浴等。
4.性腺與壽命有關——符合中醫的清心寡欲的學說。據研究發現結紮輸
精管之後,能使人健壯並延壽。中醫叫做精保元氣。
5.動靜平衡延壽法——雖然生命在於運動早有人提倡,但也有人提倡生命
在於靜止。冬眠動物、出家信奉宗教的人都是靜止延壽例子。所以現有人提倡
動靜兩者平衡延壽的理論。關鍵在於清心寡欲,提高思想境界。
6.提前防止慢性病出現,保持心理、生理的年輕化,經常自測血壓,自我檢
查身體,對危險信號保持警惕。
7.睡眠充足,陽光、空氣充足,學會睡眠外的積極性放鬆訓練,解除腦力的
疲乏。
如果中年人提前注意上述抗衰老的措施,並能積極實施,就能夠大大減少
中年人許多方麵出現的力不從心現象。但是要記住,進入中老年後,自己的要
求目標應相應地做出調整,換句話說即避免力不從心現象要從兩方麵入手:一
是正視衰老的到來,積極地去對抗和減緩衰老,以提高自我的心身能力;二是要
針對衰老的到來,降低自己的目標和要求,要有自知之明,要知足。這樣,力不
從心的現象就能克服和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