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將這相親宴敷衍過去,散席後,陸無憂逃也似的回到了自己的寢殿。
想起自己今日的遭遇,她都不知該說幸運還是不幸。
一天之內,將大宋皇室的重要人物,幾乎都見了個遍。
想起太祖太宗這“黑白二胖”,她後怕的想:幸好這趙德芳與趙德昭都不肖其父,穿成個男的已是夠悲催了,若還是個大胖子,她真要一頭磕死過去了!
不過今天看來,宋太祖胖歸胖,身體並無什麼大礙。可按史書記載,他在開寶九年十月就突然駕崩了。
算算時間,距離現在也不過一年多而已。
是突發疾病?還是……蓄意人為?
陸無憂坐在案前,手指蘸了杯中的液體,在桌麵上寫下幾個字:
燭影斧聲 金匱之盟
傳言宋太祖死前,曾與弟弟趙光義飲酒。當夜下了大雪,門口的侍從隻看到了燭影搖動,聽到隱約斧聲。
第二日清晨,便發現太祖駕崩於萬歲殿,當時宋皇後命親信宦官王繼恩急召皇子趙德芳入宮。
可最後王繼恩帶來的,卻是晉王趙光義。
宋皇後大驚之下,為了保全自身,口呼趙光義為“官家”,算是默認了他繼承大統。
這則傳聞可不是什麼野史,在南宋史家李燾的《續資治通鑒長編》和司馬光的《涑水紀聞》中都有記載,可見其可信度。
許是繞過兩位成年皇子,趙光義以“皇弟”之身繼位不夠名正言順,不久就曝出所謂“金匱之盟”:據說當年杜太後為防主少國疑,在臨死前與太祖定下“三傳約”。
也就是說,太祖先將皇位傳給三弟趙光義,光義再傳給四弟趙廷美,接下來才傳給太祖長子趙德昭。
可趙光義繼位後不過數年,先是趙德昭被斥責後舉劍自盡,再是趙德芳莫名的“寢疾薨”,秦王趙廷美也因意圖謀反,流放至死。
所謂的“三傳約”也就名存實亡。
大宋的皇位承繼,就此從太祖一脈轉移到太宗一脈。
陸無憂在桌上寫下“宋皇後、趙光義、王繼恩、趙德芳”幾個人名,並特意在“王繼恩”的名字上畫了個圈。
若依史書記載,若不是王繼恩突然反水,第一時間趕到宮中的,應該是趙德芳,父死子繼乃是天經地義,又有皇後相助,那下一任皇帝便該是……
不對!
陸無憂突然想起一個人。
趙德昭。
趙匡胤娶過三任妻子,生下四個兒子。老大和老三都早夭,趙德昭雖名為二皇子,卻是實際上的長子。
且他是趙匡胤的原配——孝惠皇後賀氏所生,既嫡且長。若依禮法,太祖薨逝後,趙德昭才是第一順位繼承人。
為何宋皇後讓人去召趙德芳,而不是趙德昭?
難道這“三傳約”確有其事,而宋皇後為做太後,擅自矯詔?又因為德芳年輕些更好掌控,才想廢長立幼?
正當她百思不得其解時,突然門扇被扣響,“殿下在嗎?”
思緒被打斷,陸無憂倉促間用袖子拭盡桌上水跡,“進來。”
門開了,宮娥端著茶飲進來,“殿下辛苦了,用些青梅飲子吧。”
明明還未入夏,這宮女卻穿得極是清涼,薄如蟬翼的紗織褙子下,隻有銀紅色的抹胸,在桌前一彎腰,胸前大片風光就盡入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