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法就是針對孩子的性格、氣質、誌向、興趣、愛好、能力等具體情況施行不同的教育。
範例:項梁教項羽學兵法
項羽,名籍,字羽,秦末農民起義領袖,楚漢戰爭中的西楚霸王。
項羽出身於一個世代為楚將的家庭裏,他靠著叔父項梁撫養而長大(項梁父即楚將項燕)。項羽力大過人,才氣出眾,叔叔對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少年時,叔叔就請先生教他識字、寫字,項羽無心學業,後來又請武士教他練劍,項羽也不用心。
項羽對叔父說:“讀書最多用來記名字,不值得讀;學擊劍,劍隻能抵抗一個敵人,不值得學。要學嘛,就學抵擋萬人的本領。”項梁心裏明白,教子成才必須針對他的能力、性格、誌趣等具體情況施行不同的教育,如果硬是逼著孩子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隻能是事與願違,枉費心機,一事無成。於是,項梁就根據孩子的性格和誌趣親自教他兵法、戰術、韜略。項羽對學習帶兵打仗十分感興趣,一點就通。此後,項羽跟隨叔父東衝西殺,血戰沙場,成為舉世聞名的軍事領袖。
評析: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的家長教子成龍心切,讓孩子學某一種知識和技能,誰知孩子偏偏不感興趣,可是家長硬是逼著他們學,結果越逼越糊塗,越逼越愚,逼得他索性不學。
從項梁教侄的故事,我們的家長們受到怎樣的啟發呢?我們決不可搞強迫命令,必須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氣質等具體情況而采用與之相適的教育方法,這就是常說的因材施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