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的學校衛生評審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個人衛生狀況已大有改觀,這與我們在近10年的教育過程中,注重孩子的個人衛生習慣的培養是分不開的。
少年兒童猶如一株幼苗,在陽光雨露的哺育下茁壯成長。他們這個時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大腦機能的可塑性很大,模仿能力強,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兒童正在長身體時期,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弱,如果平時沒有養成好的衛生習慣,那麼很容易就會染上疾病,影響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和學習。
哪些是良好的衛生習慣呢?
一是勤洗手、常剪指甲。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離不開兩隻手。少年兒童特別愛動,常常用手接觸各種各樣的物品,兩隻手會沾染很多細菌而傳播各種疾病,如沙眼、結膜炎、皮膚癬以及各種寄生蟲病等。有人做過試驗,人手上的細菌和微生物大約有90%藏在指甲裏。可見,飯前便後洗手和經常剪指甲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是常洗頭洗腳。人的皮膚容易黏附塵埃和細菌,如果不洗掉,時間久了,頭皮會發癢,也有臭味,甚至會產生皮膚感染性疾病。所以,要讓孩子養成常洗頭發、常洗腳的衛生習慣。
三是養成早晚刷牙和飯後漱口的習慣。刷牙、漱口是目前預防齲齒、保護牙齒的重要措施。因為,每天吃了東西以後,牙縫裏會留有食物殘渣,如果不及時清除,就會在細菌的作用下發酵變酸,腐蝕牙齒,產生口臭和齲齒病。因此,每天都要養成刷牙漱口的習慣,保持口腔衛生。
四是遵守衛生製度,不隨地吐痰和亂拋果皮紙屑,愛護生活環境。大家都知道,衛生幹淨的環境對保障我們的健康生活是非常重要的。痰是人呼吸道的產物,帶有大量的細菌和病菌,如果吐在地上幹燥後會隨空氣和塵埃飛揚,傳播疾病。亂拋果皮紙屑雖然不直接傳播疾病,但它汙染了環境,變成蒼蠅、老鼠等害蟲的滋生地,也會間接傳播疾病。
總之,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保護環境衛生,促進健康,保證學習、生活的正常進行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