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2章 防止早戀(1 / 1)

青年對未來的充滿理想,在這種對未來憧憬中,自然也就包括了對兩性生活的想象。有人做過調查,80%以上的初中生和50%以上的高中生,對兩性戀愛還覺得是個謎,往往隻是有一些糊塗的念頭一閃而過,主要的精力仍放在學習上。極少數的初中生和20%—30%的高中生已懂得如何談情說愛,但由於社會、學校和家庭的正確教育和要求,他們還不敢把這種念頭見諸行動。有10%的高中生和極個別的初中生則會從“向往”到“行動”。由於所受環境影響不同,由於性別和年齡的不同,差異是比較大的。中學階段的孩子在“愛情”上的行動主要有這麼一些做法:

一是出自好奇或對愛情的向往,采取幼稚的、神秘的行動,如寫“情書”、“送紙條”,或送物品等。對於這種情況,大人往往不容易覺察,一旦覺察了,又往往用“高壓”的手段來處理,結果也往往把那未必是真的“愛情”壓得更實在了,壓得更深入了。所以,對於這種情況,不宜明挑,一挑明工作就不好做了。而應采取引導的方法,從側麵把孩子的興趣和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和健康的活動上來。

二是正常的初戀,甚至過早確定戀愛關係。說它“正常”,是因為從生理的成熟程度、從中國社會長期以來的婚姻意識看,十七八歲發生愛情意識並不是非分的。但是,從當代社會的要求看,從青年學生的學習任務來看,在這一年齡階段談情說愛顯然是不合適的。學業需要以主要的精力去完成,社會心理成熟也還需要一段過程。這些都決定中學生還不能談戀愛。所以,如果發現了這種現象,隻要把道理跟孩子說清楚,一般都是能“恍然醒悟”的。

三是受了社會上不健康的性刺激,缺乏自身的品德修養,出現不道德的性關係。這種情況近年有增加的趨勢。這也是特別需要引起警覺的方麵。主要是盡量避免給此期的孩子以不良的性刺激,並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做到防患於未然。

青年初期,性意識剛剛萌發,好奇心盛,模仿力強而識別能力較差。所以有的心理學家又把此期稱為“狗崽戀”時期。這也是性罪錯較容易發生的時期。所以,家長應配合學校,摸清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對孩子不健康的性心理發展要區別程度,分別對待,教育引導他們把精力放在求知識、學本領上,並讓他們懂得兩性問題上應有的道德。對於早戀的孩子,也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去解決,而隻能因勢利導,真正從思想上做好轉變工作,提高他們的認識,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