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極富幻想的少男少女們把追隨某些港台影視明星視為時髦,什麼“四大天王”、什麼“天王巨星”……隻要他們來開演唱會,這些少男少女們,就會扔下書本,不惜代價,全力以赴地買一張票,買不到票的,不惜站上幾個小時,守候在演唱會場的門口,以求一睹明星的風采。據某市統計,這“追星一族”人數近年以每年超過25萬的速度遞增,總人數已達200多萬,占該市人口的1/6,其中學生占了70%多。不少女中學生的閨房簡直成了一個星像世界:牆壁四周、天花板上、課本的套麵、筆盒、錢包、椅子、書桌玻璃板下,以及鏡子、相架……可以說無處不是“星”。有的人因為收集歌星照片齊全而受到同學稱讚,有的因得到一個歌星簽名而“身價倍增”,有的因對“星事”、“星趣”少知少聞或不知不聞而遭到冷落,有的本是學習尖子,自從迷上了“星”,學習成績一直下滑。
“追星”的不斷升溫,成了人們關注的話題,有人認為這是處於青春萌動期崇拜偶像心理使然,無須談“星”色變。有人則不無憂慮,擔心處在“危險階段”的少男少女迷失了方向。
“追星一族”隊伍的不斷壯大,“追星熱”的不斷升溫,確實值得思考。追星現象帶有深刻的時代烙印,反映了少男少女們對未來的一種追求和向往,豐富了他們的幻想空間,但也會產生一些負麵作用。如何對富於幻想、心智尚未成熟的少男少女加以引導?除了學校領導、教師要多花心思加強和改善學校德育工作外,作為家長也應主動配合學校,對孩子不是橫加幹涉而是給予因勢利導的教育。對於迷上了“星”的孩子,應給一些“解迷藥”: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讓他們的生活更加充實,更加豐富多彩;教導他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有正確的價值觀,不要老是生活在偶像的影子裏;引導他們認識這些“星”們本來也是個普通人,隻因他們通過不懈的努力,正所謂“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付出無數心血和汗水才取得如此的成就。引導孩子從羨慕偶像的相貌、衣著、發型以及舞台上七彩變幻的燈光這些表象中,逐步深入思考,學習他們練藝時頑強拚搏的精神,教育孩子以理性的眼光來審讀和認識“星”們。為了和孩子溝通,逐步取得共識,家長也可以同孩子一起去聽聽演唱會,一同評價歌曲的內容、演唱水平、演員素質、燈光音響以及觀眾反應,提高孩子的審美水平和判斷力,把孩子崇拜偶像的熱情引導到積極方麵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