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莫把補課當“主食”(2 / 2)

心態四:暗度陳倉型。雖然“孩子是自家的好”這句老話沒有過時,但是充斥街頭巷尾的網吧、遊戲室和時常見諸媒體的青少年犯罪報道,使飽含期望的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長環境缺乏足夠信心。與其讓孩子放任自流,倒不如參加補課班。能提高成績當然一舉兩得,至少可以把孩子管起來,反正閑著也是閑著,東跑西跳還花了心。

心態五:“盛情”難卻型。為了讓本班學生全部“自願”參加補課,有些老師按學生成績上、中、下的等次開設競賽班、提高班、強化班等,或者點名要求學習差的學生必須參加補課。更有意思的是,為了保持“尊嚴”,同一個班的各科老師之間經常相互推薦、吹噓。如果學生仍不願參加補課,老師還去打電話給家長做工作。許多家長雖然懷疑補課效果,礙於情麵又不得不把孩子送去補課,但是內心卻叫苦不迭——“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呀。

觀點:“不停學習效果才好”是誤區

德育專家、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周之良教授:時下,教師組織學生有償補課在全國各地都十分盛行。教師希望補課提高學生成績,家長望子成龍夯實基礎無可厚非,但長此下去效果與目的往往會背道而馳,因為補課本身違背了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和認知規律。

長期以來,不少老師和家長認識上有個誤區,認為學生隻有不停地學習,效果才好。其實這對孩子成長來說,如同一個陷阱。現在的中小學生早已不堪重負,無休止的補課更是使孩子們失去了最後一點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中小學時代是一個人心智發展走向成熟的黃金時間,也是獲取新知、發展思維、開闊眼界、提升自我的最佳時期。學生需要有充分的時間玩樂,進行體育運動,參與社區活動,個性才能全麵發展。否則,身心受到壓抑,培養出來的隻能是書呆子。孩子受到的這種束縛,很可能對其今後的發展產生深遠的不利影響。

參加補課的學生還會產生依賴感。反正課後老師要補課,課堂上聽不聽無所謂,開小差、擺小話,擾亂了課堂風氣,整個教學質量就不得不打折扣。

誠然,針對個別學生的差異化補課還是必要的,但是將學生一股腦兒地集中補課卻很難收到實效。學校實施的教學大綱和每個章節需要多少課時,完成多少作業,都經過了專家的反複論證。推進素質教育,一定要抓好課堂教學,向45分鍾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