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學習動機的誘發(1 / 1)

如何培養孩子的非智力因素,這是教師和家長都十分關心的問題。

我們應該從誘發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堅強意誌,養成良好性格這幾方麵努力。這裏主要談談誘發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人們進行學習以達到某種目的的心理動機,是推動學習的主觀動力。在非智力諸因素中,學習動機因素是個核心因素。

孩子們是抱著各種各樣的動機進入學校的。這些動機的性質與水平對學習成敗有極為密切的關係。美國心理學家索裏說過:“一次有高度動機的複習可能相當於十次消極的重複,不具學習意圖的數千次重複不能形成熟練。”孩子的學習動機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而且包含著他們今後的生活方向、思想、理想和信念。調查證明,學習動機與思想品德的形成存在不可分割的關係。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首先必須加強其品德教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除了認識學習對個人對家庭的價值外,更要認識學習的社會意義,把學習同國家現代化事業和遠大理想聯係起來,同對社會的責任聯係起來,促使孩子形成長遠的間接動機,增強其學習的自覺性與積極性。有些父母為刺激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用買高檔玩具、新潮衣服、文具,或到外地旅遊為誘餌,投孩子所好,用以刺激孩子的學習動機。這不僅是目光短淺而且是危險的做法。為了眼前的一己之利努力學習,成功率會有多大呢?也許會起點刺激作用,但也是短暫而不持久的。短期的目標一旦滿足,孩子那繃緊的心弦便會放鬆,以後若要令其再繃緊,“誘餌”必須不斷加碼。試想,這種為眼前的短暫利益而學習的熱情能維持多久?這是不言自明的。這會導致孩子培養起凡事為個人利益的利己主義,自私自利、心胸狹窄、目光短淺,不利於孩子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之間存在著聯係。學習動機的強弱與學習效果的高低一般情況下是一致的。但動機強而效果不高,或動機弱而效果不低的情況也是有的。因為決定效果的因素,除了動機以外還有學業基礎、智力與技能水平、家庭環境影響等。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學習效果反過來可以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激發起更高的學習熱情,產生良性循環;不良的學習效果可能削弱學習動機,從而降低學習積極性,可能產生惡性循環。幫助孩子排除惡性循環,實現良性循環,是教師與家長的責任所在。現在,有些學校實施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差異教育等,都是為了讓學生樂學愛學,從中感受到勝利的喜悅和獲得成功的體驗,啟發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起點奮發努力,不斷進取,一步一個台階,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家長可以從中得到啟發,運用激勵、興趣遷移的方法,誘發孩子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並為此而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