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庭育德的主要內容
德育的本質是教會孩子做人,從家庭教育角度看,重點育德內容應該有:
(1)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教育。有的家長可能認為這主要是學校的責任,其實不然,家長對孩子有以情激情的有利條件。家長的愛國之情,對孩子是最好的熏陶。愛國主義情感是孩子走人生正路的重要精神力量。
(2)理想、誌氣教育。沒有理想就沒有奮鬥目標,也就缺乏幹勁。個人的理想、誌氣要與社會發展需要相一致,讓孩子有正確明白的學習目的,否則早晚要碰壁。
(3)責任心、義務感的教育。這既是家庭美德的內容,又是社會公德的內容。從小培養起孩子的責任心、義務感,無論做家事,還是做公事,都能認真負責,盡自己應盡的義務。
(4)教育孩子學會合作。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科學發展的深入與寬泛化,學會合作是孩子今後立足於社會、生存於社會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
(5)勤勞節儉的教育。勤勞節儉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不勤勞的人是沒出息的,不可能成就任何事業。勤勞與節儉,相輔相成,不勤勞的人不懂得珍惜勞動成果,珍惜勞動成果的人往往更勤勞。
(6)孝敬父母、尊重長輩的教育。這是傳統美德。一個有孝心、尊重長輩的孩子會更嚴格地要求自己,努力進步,讓父母、長輩少操心,也給家庭帶來更多的溫馨與幸福。
(7)遵紀、守法的教育。我們已進入法製社會,從小知法、守法,會運用法律武器的人,在社會上能更好地發展,開創事業。否則,可能在社會上摔跟頭,甚至誤入歧途。
(8)誠實、守信的教育。誠實、守信受人歡迎,受人尊敬,在日益發展的市場經濟社會裏,不論做什麼工作,以誠實、守信獲得發展才是最可靠的。弄虛作假、欺世害民的人終將被唾棄。
(9)各種良好習慣的培養。勞動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文明禮貌習慣都必須從小培養。“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好習慣終生受益,壞習慣終生受累。
(10)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從小開始培養堅強的意誌品質,培養正當的興趣愛好,培養交往能力,培養樂觀的性格,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這是萬萬不可忽視的教育內容。
上麵這些德育基本內容是互相聯係的整體,我們在實踐中要注意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培養一個完整人格的孩子。
三、家庭育德的主要途徑
首先,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模仿是孩子最大的天性。具有良好品德與修養的家長,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其言其行都要給孩子起表率作用。
其次,正麵說服教育是適用範圍最廣、最容易實施、應用得最多的教育方式。家長在生活中要多關注孩子的成長,留有足夠的時間與孩子溝通、談心。與孩子交朋友,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關係,多向孩子講道理、事實,正麵引導孩子,隨著孩子知識閱曆的增長,你講的道理會逐漸促使他(她)的自覺行動。
第三,多給孩子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進行家庭育德。如讓孩子多承擔責任,在家長的指導下讓孩子安排周末,帶著孩子(或讓孩子)給老人寄錢,讓孩子多參加有益的勞動,把孩子送到鄉下吃吃苦,等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