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孝與自立”(1 / 1)

渝北中學 蔣緒軍 塗宇清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一言一行都被孩子關注模仿,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思想。因此,家庭教育具有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建立什麼樣的家庭關係,培養孩子什麼樣的家庭意識,是每一位家長亟待解決的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

我國正處於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曆史新階段,作為孩子社會化起點的家庭,也要與時俱進相應地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平等的家庭關係,既要弘揚中華民族“孝”的優良傳統,又要汲取現代資本主義道德文明中的先進因素,重視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和自立能力。

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傳統文化中最突出的特色,是一種擴展性和開放性頗強的倫理規範,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家庭倫理始於家庭而向社會延伸的重要特點。

自立是現代人的基本素質。現代社會對一個人的自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自立意識的人才能學會生存,不斷發展,才能尊重勞動,尊重他人,富於創造,推動社會進步。

現階段,我國家庭對獨生子女的過度保護,對孩子期望過高以及學校的應試教育嚴重淡化了家庭教育中“孝與自立”的培養。很多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存在著偏差,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影響了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那麼,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孝與自立”呢?須從以下途徑入手:

第一,調整認知方式,轉變家庭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家庭觀和教育觀。家長要認識到健康民主平等和諧的家庭關係對孩子人格特征養成是極其重要的。作為父母要正確評價自我,改進家庭教育觀念、態度、方法,轉變隻關心學習分數而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觀念。

第二,學習掌握必要的心理學、家庭教育學等知識,了解中小學生心理特征,有意識地觀察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敏銳地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敢於向孩子檢討。對孩子既要嚴格要求,給予其必要的指導,又要尊重、理解他們,並給予一定的自主權。

第三,調整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升學目標的期望值。社會現代化程度越高,社會分工就越細,對人才的要求就越呈多元化趨勢。但許多家長沒有能夠充分認識到人的多樣性、生命的多樣性、生命潛能發展的多樣性以及現代人的成長的多樣性,因襲傳統和習慣,總是按照一個期望,一個模式要求孩子,人為形成傳統的家庭教育觀與現代人的發展多元化之間的矛盾。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家長,就需要從社會客觀需要和孩子自身的願望、興趣與能力出發,與孩子共同確定期望目標。

第四,在家庭教育中,弘揚中華民族“孝”的優良傳統,培養孩子自主意識和自立能力,有意識用“孝與自立”的行為規範教育要求孩子,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反複實踐,使孩子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把主體的外在行為要求轉化為主體內在行為需要。

第五,作為家長,同時也應加強自身修養,多學習,多與成功的優秀家長交流,使家庭教育呈開放性形態,從而提高調節與控製孩子情緒的能力。

當然,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孝與自立”不能包醫家庭教育問題的百病,不是萬能的。但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新的曆史時期,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孝與自立”是解決當前中國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問題的一種模式、一條途徑,或者可以視為是探討解決建立怎樣的家庭教育模式,建立怎樣的家庭關係等家庭教育問題的拋磚引玉式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