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太陽比北風更能摘下遊人的鬥篷(1 / 1)

渝北中學 李勇

讀三年級的兒子在他的習作《我的煩惱》中開篇寫道:“我最煩惱的事情是我媽媽經常打罵我”,並在文中用事實表現因他放學晚歸我把他“罵得狗血淋頭”。我看完文章後笑問兒子:“媽媽真的有那麼凶嗎?”他說:“媽媽,我有時覺得您真的很凶!其實您可以常說:‘好’,‘很好’,‘很棒’的”。

兒子的話引起了我的深思。捫心自問,我對兒子的教育確實耐心不夠,也許是因為我對他要求嚴格,期望過高的緣故吧。我早已意識到我對他的教育遠沒有對學生的教育那麼有耐心,我也不斷告誡自己不能操之過急,不能讓兒子在我的呼來喚去中過日子,但遇到他表現不如意時,我就會控製不住自己會大聲訓斥兒子。其實,我兒子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都很強,讀一年級時便能自己弄簡單的飯吃,平時也幫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對父母對長輩向來尊敬有加,心態和承受能力都較好,大方,體貼他人,在生活方麵確實表現不錯。可我一看到他做作業時的磨蹭,做應用題時的不動腦筋,有時好動,對大人的招呼充耳不聞時,我就會忽略了他所有的優點,放大了他的缺點而對他大加訓斥,甚至動粗。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則小故事才讓我驀然驚覺,改變了對兒子的教育方法。

故事是這樣說的:冬天,公園裏的遊人依然熙來攘往。北風想同太陽比比能耐,說自己能很快讓遊人脫下身上的鬥篷。說罷,它呼呼地刮了起來,遊人感到寒風刺骨,越發將鬥篷緊緊地裹在身上。北風無奈地望了望太陽,太陽撥開烏雲,將溫暖的陽光灑向大地。遊人覺得渾身暖洋洋的,一個個將鬥篷摘了下來。

由這個寓言衍生出了一條警語:太陽比北風更能摘下遊人的鬥篷。對於家長們來說,這句話是很有啟發意義的。是啊,孩子需要鼓勵,就猶如植物需要澆水一樣。離開鼓勵,孩子就不能生存。一味的批評指責可能會讓孩子越來越沒信心。自此以後,我常對兒子說“好”、“不錯”。當兒子幫我做了家務後,我會說:“兒子,謝謝你幫助媽媽洗了碗,洗得可真幹淨。”當兒子給我看他的作文時,我會說:“兒子,你的比喻句用得真貼切。”他寫的童話《蛙狗大賽》構思新奇,對話生動,我說:“兒子,你的作文想象豐富,媽媽就缺乏你這樣新穎的想象。”當我有意識地對兒子進行賞識教育時,我發現我兒子進步很快,由開始作文時的不知所措變成現在的喜歡寫作文,並且質量不錯;以前他視為畏途的應用題,現在(基本)也能得心應手地解決,數學成績有了長足的進步。

兒子的進步讓我很愉悅,同時我也悟出了一個道理: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學會賞識孩子,多給孩子一些鼓勵,不管孩子取得的進步是多麼微小。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也應該真切地欣賞他,擁抱他,稱頌他,讚美他,為他取得的點滴進步感到自豪。

這才是孩子的成才動力。

參天大樹周圍難出小草。“聰明”的家長們,孩子不是我們的部下,家庭不是我們的辦公室,多給孩子一點鼓勵吧,這會給孩子一個健康、自信的心理。有了這筆財富,我們的孩子將會更堅強、樂觀地麵對挫折與困難,走上成功之路。

微笑是愛的開始,太陽比北風更能脫下遊人的鬥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