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哀家有什麼辦法呢?皇後年幼,太後和太妃都很年輕,若真想興風作浪,有的是氣力。不過呢,筱筱這丫頭倒是沒讓哀家失望,她年齡雖然輕,但處理問題確實大氣,考量得也很周到,假以時日,一定能打理好後宮,哀家倒能略略放心。
哀家的侄孫女雅然啊,也是一把好手,才德兼備,倒也能幫得著皇後打理後宮,可惜啊,這丫頭的心思不在這些上麵。雅然心裏有個人,我們都知道,可是,為了維護常氏一族的地位,哀家和其他族人的決定一樣,不得不棒打鴛鴦,始終還是要以家族的榮光為重啊。
哀家走到今天這一步,除了為了壬國的江山社稷,看好先帝的山河家園,剩下的不過就是兼顧家族的榮寵啊。哀家老了,也累了,沒有太多的心力去維護家族的興衰了,後宮需要這麼一個人,可以時時明了皇上的心思,還要在皇上身邊說得上話,雅然是最好的人選。
哀家的表外甥女如冰,就是一個難得的好皇後,跟當今皇上,也就是她的皇兒一樣宅心仁厚,而且心裏明白著呢,誰承想,這早早的就去了呢。唉,天意弄人啊。
雅然知書達理,並非空有美貌,即便皇上不會專寵於她,對她也會另眼相看的。後宮險惡,原本哀家是不願意把雅然牽扯進來的,無奈哀家的年紀大了。哀家知道,自己的時日已經不多了。”
“才不是呢,娘娘會長命百歲的。”
“嗬嗬,哀家的身子,哀家自己知道。當年,先帝拖著病體選立羅盈兒為皇後,很多後妃都目瞪口呆,可哀家知道,先帝自有他的考量。
一則,羅盈兒無出,她不會籌謀皇位;二則,羅盈兒心地不壞,家室也並不顯赫,這兩點對太子的登基全無危害,若立其他妃嬪,難免有亂;三則,羅盈兒是個聰明人,統攝後宮是需要一點手段的;最後,頂著無出的身份,家室並不顯赫,之前也隻是個充儀,其他妃嬪並不會過於重視她,結果她卻成為六宮之主,剛好是個平衡,若立其他妃嬪,難免不飛揚跋扈。當然,先帝也不討厭她。
我這個兒子自小聰明過人,他也欣賞聰明的女人,更知道如何擺正女人的位置。他需要其聰明才智,但又要壓製其才智過於外顯,因此選中羅盈兒,用她的地位不高,來平衡她的聰明之過。
這麼多年了,大抵受到的歧視和委屈多了,這兩年,羅盈兒一直致力於提升家族在前朝的地位,利用皇後和太後的身份,跟前朝一些大臣交好,拉攏可拉攏的人,奮力引薦家人與之相交,以提升她家人的官位。她的心氣不低,她的家人多為虛職,大抵她也曾夢想有朝一日,可以和哀家的氏族分庭抗禮吧,嗬嗬。
新冊封的皇後,是當朝大司馬的女兒,父親位高權重,母親曾氏也係出名門。對她而言,也是莫大的壓力。羅盈兒忌憚皇後的氏族會對她的權利造成威脅,所以加緊提拔她的家人。
可惜啊,羅家出身商賈,朝堂地位太低,僅憑她一己之力實在太過吃力,但她並未放棄,哀家還是很欣賞她的毅力,當然,她拉攏人的手段也是無所不用其極,能提到今天這步,倒也難為她了。
梵姬也是個極為聰明的女人,作為一個番邦女子,居然能走到封妃這步,在本朝實屬罕見。梵姬勝在內斂,懂得隱藏自己的鋒芒,更懂得隱藏自己的心思,很多事情,她心裏比誰都清楚,但不見得說,外表倒是一副風風火火熱心腸的樣子。
當然,梵姬也是很有福氣的,一索得男,易芒的出世,也奠定了她的地位。先帝在位時,很多妃嬪以為有地位、有兒子,就飛揚跋扈,甚至有時候不放羅盈兒在眼裏,她卻從來沒有這樣的表現。
這也是時至今日,太後和太妃依然能保持住一副和和睦睦、姐妹情深的樣子。一方把麵子做足了,另一方怎麼也會把裏子補上的。嗬嗬,這也是宮中妃嬪的相處之道啊。
番邦女子本就高挑豐潤、眉目含情,她又是在番邦女子中最出眾的姿色,生得嫵媚迷人,先帝很是喜歡了她一陣子,難等可貴的是,在她受寵時,依然能保持不爭的樣子,甚至連兒子的封賞都不爭取,確實夠隱忍。
這也是哀家準許她在慈安宮依然可以自由出入,參與後宮之事的緣由。當然另一方麵,也希望她的參與可以克製太後一人專權,有她在,太後的行為也會收斂很多,畢竟皇後尚且年幼,有個製衡點為宜。
現今作為太妃,梵姬自己無甚可爭,大抵會為兒子籌謀些吧。羅盈兒的存在,也剛好可以牽製梵姬的所為。”
“娘娘不怕她二人聯合麼?”
“嗬嗬,不會的。兩人性格各異,而且各懷心思,皆不可對人直言,而且後宮之人,哪有如此容易相信對方?最重要的是,兩人籌謀的路數完全不同,也沒有合作的必要性。
先帝駕崩之前,為太子籌謀妥當,哀家隻希望,在走之前,也能梳理好後宮之事。哀家也不求其他,至少可以相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