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門門相連費思量,層層關係勞心憂。(1 / 2)

坤寧宮。

莫筱筱看著采女名冊,心想此次的推舉不得不多做思量,太皇太後的侄孫女常雅然也在采女之列,還有太後選送的采女嶽婉兒。

她又豈會不知,這大臣托後宮引薦來宮裏參選的秀女,哪個不是肩挑家族榮辱的責任?不過是希望得到皇帝的垂青,至少可以在皇帝麵前說上話,使得家族人員得到加封、多得賞賜。

其實,太後羅盈兒並非皇上的生身母親,太後無出。已故太後、原皇後、前朝禎宗皇帝的原配妻子——沈亦冰,才是易銘的生母,也是太皇太後的表外甥女,可惜已故太後在易銘9歲時,產下小公主傾城之後,便撒手人寰,先帝悲痛不已,5年後才冊立新後,冊立不到一年便也撒手西去。

冊封之時,大家瞠目結舌,不明何以年齡尚輕、家室並不顯赫、姿色並不出眾、才學並不突出、也並不那麼受寵的羅盈兒會飛上枝頭,關鍵她當時還隻是個充儀,並未封妃,尚屬嬪的下級,竟然是她,竟然是她就這麼直接越過封妃,直達後宮之首,不得不讓人目瞪口呆。

羅盈兒出身商賈之家,也是因著她的原因,父親才一步步坐上正議大夫的官位,雖為正四品文官,但不過是虛職,並無實權。叔父、娘舅也就是五品的寧遠將軍、六品的朝議郎,文武官任職皆是虛銜。

羅盈兒有個弟弟還算爭氣,叫做羅飛,任吏部主事,正六品,不過人不在帝都,娶了吏部尚書的侄女。

想來羅太後也是希望不斷提高自己家族的勢力,因此,倘若吏部尚書的女兒進宮為妃嬪,到時再將羅飛調入帝都,對兩家都有莫大的好處。

太妃梵姬是太國人,居慈安宮主殿,擁有著西域人特有的深邃的眼窩,眉毛濃密,眼睛大而明亮,高挺的鼻子,豐潤嫣紅的唇,加之番邦女子穿衣極具特色,而且非常大膽,是禎宗皇帝那時名動一時的美妃,美豔不可方物,也是五王爺瑞蒙王易芒的生母。

前朝妃嬪皆居慈安宮,因梵姬育有一子,冊封德妃,居主殿。先帝故去之時,三妃隻剩她一名了,進封為德太妃,所餘太嬪並不多,剩餘的也相繼離世,嬪位以下的不得隨便出入慈安宮,所以隻有梵姬可以頻繁參與後宮之事。

因為梵姬是太國人,前朝並無太國人任職,所以表麵看來並不存在家族問題,但是,德太妃應該會多照顧下太國的采女吧,畢竟來自同一國家。不過,即便她不伸出援手,想來太國采女進封也不是問題,本就是太國千挑萬選的美女,而且是著重培養其舉止修養,又精通樂器和歌舞等技能。

雖然太後和太妃各有所向,加之莫筱筱尚且年幼,又是第一次主持這次秀女大選,不過,始終有太皇太後壓陣,太後和太妃倒也相安無事,並未有什麼出格的動作。

至於太皇太後的侄孫女常雅然,太皇太後並未著意觀照,因為不需要。論門第身份、論容貌身姿、論品德學識、論才情藝能、論言談舉止,她都完全無可挑剔,平常並無過多言辭,而且性情溫和、平易近人,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透著大家閨秀的氣度,定是此次冊封最高品級的不二人選。

殿試前夕,國太莫夫人親自進宮探望女兒,實為囑咐莫筱筱前朝和後宮的種種關聯。自小在宮中長大,她又豈會不明白這些道理,不過,這其中關聯,確實是母親道破她才知曉。看來宮中生活,確實一刻不得馬虎,雖然貴為皇後。

慈寧宮。

聽了碧荷講完儲秀宮發生的種種事端,太皇太後頭痛不已,不禁捏捏山根,長歎一口氣:“唉,這要進後宮的女人和已入後宮的女人,真是沒有一個能讓人省心的啊。”

碧荷是儲秀宮侍候的姑姑,宮中侍奉多年,非常清楚這後宮的規則,這次是專門向太皇太後稟告采女近期的情況的。

太皇太後沒想到這群采女剛入宮,居然就出了那麼多的狀況。劉嬤嬤急忙遞上清涼壺,唯恐太皇太後頭暈,太皇太後接過嗅了幾下,揮揮手,示意碧荷退下。劉嬤嬤也屏退了身邊侍候的宮女。

劉嬤嬤是自小跟在常如心身邊侍候的,最知道太皇太後的心,也是太皇太後身邊最信得過的人,從娘家的時候就跟著常如心。那年,年僅8歲時劉嬤嬤被賣到當時還是三品官的中書侍郎的常懷安府上,也就是常如心的父親的府裏。當時剛滿4歲的常如心一眼就相中了她,常懷安也覺得有個年齡相仿的貼身丫鬟也不錯,就安排她在常如心身邊伴讀了。

常如心一直沒把她當做下人,當她是個姐姐那般,知道她姓劉,並沒有名字,年僅4歲的常如心已經非常聰明伶俐了,還給她起了個名字,喚作劉佳怡,劉佳怡自己非常喜歡這個名字,當然也非常喜歡這個真心待她好的妹妹。

常如心輕歎一聲:“唉,哀家真是老了,聽到這些事情就頭痛不已,真是覺得沒有處理這些事情的心力勁兒了。”

劉嬤嬤上前給她捏捏肩膀:“哪裏會呢,娘娘一點也不老呢。娘娘啊,處理問題是有心有力,不過啊,是倦怠了。”

常如心笑笑,拍拍放在她肩膀的手:“唉,還是你最了解哀家,哀家啊,真的是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