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米開朗基羅:我的肉體歸黃土,我的靈魂歸天堂,我的金錢歸窮人(1 / 3)

6.米開朗基羅:我的肉體歸黃土,我的靈魂歸天堂,我的金錢歸窮人

傳略: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全名米開朗基羅?迪?洛多維科,畫家、詩人、雕塑家和建築師。他與列奧納多?達芬奇和拉斐爾並稱為“文藝複興三傑”,畫作以人物“健美”著稱,即使女性的身體也描畫得肌肉健壯。

1475年3月6日生於佛羅倫薩加柏裏斯鎮,父親是當地的一名法官。六歲喪母,養在一個石匠的家裏,在擊石聲中度過了童年,米開朗基羅曾開玩笑說自己的雕刻天才就是得自於這位石匠的恩賜。後來,父親送他進拉丁文與希臘文學校學習,米氏學會了詩詞創作,不過一向不愛念書,上課的時候常常偷拿速寫本畫畫。13歲時,父親將他轉送至佛羅倫薩著名畫家多梅尼科?吉蘭達伊奧的工作室,他最初接觸了終生所從事的神聖事業,並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繪畫技巧。1489年師從一個畫家學雕塑,因宗教衝突,後又轉入佛羅倫薩統治者羅倫佐?美第奇開辦的“自由美術學校”,在那兒他接觸到了古風藝術的經典作品和一大批哲人學者。由於他的超群才華,倍受羅倫佐的重視和愛護,宮廷中大量的藝術品成了他學習、研究的對象,經常出入於宮中的人文主義詩人和學者給了他極大影響。短短四年中,他在美第奇宮裏獲得了一個偉大藝術家所必須具備的條件,為他整個藝術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米開朗基羅最初本無意做一位畫家,他的誌向是成為雕刻家,並且隻在意“雕”而不在意“塑”。米開朗基羅先是以雕刻家的身份穩定了自己藝術家的地位。羅倫佐去世後,米開朗基羅離開了美第奇宮殿回到家中。為了完善對人體雕塑的透視方法,17歲的米開朗基羅用大約兩年時間在停屍房裏探索人體的奧秘。

1499年創作的《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之作,解剖學科的藝術實踐和細致入微的匠心獨運吻合了、甚至超出了人們可以理喻的“鬼斧神工”,被譽為15世紀最動人的人性擁抱神性的作品。1501年,他回到佛羅倫薩,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1508年,他奉命回到羅馬,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在五百多平方米的天頂上畫三百四十三人,對於如此宏大的工程,隻有一個調製顏料幹雜活的成為他的助手,繪畫都由他自己動手。據說,當拉斐爾看到西斯庭天頂畫後,曾說:“有幸適逢米開朗基羅時代,他是用上帝一樣傑出的天賦創造這個藝術世界的!”

1519-1534年,他在佛羅倫薩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裏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期間,1527年,天主教中心——羅馬受到了西班牙和德國侵略軍的襲擊,這場悲劇結束了米開朗基羅早期作品的樂觀主義氛圍。

1536年,米開朗基羅又回到羅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最後的審判》。之後他一直生活在羅馬,從事雕刻、建築和少量的繪畫工作,他的作品雄壯宏偉,所畫的女性也具有男性的氣質,一生未婚,他在孤獨中奮戰了一生。

1564年2月12日,米開朗琪羅站了一整天創作,14日開始發燒,18日下午5時,這位傑出的畫家兼詩人在羅馬自己的工作室中去世,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代表作:雕像《哀悼基督》、《大衛》、《摩西》、《被縛的奴隸》、《垂死的奴隸》以及《晝、夜、晨、暮》等;壁畫《最後的審判》;建築作品美第奇?洛倫佐圖書館、羅馬的卡比多廣場建築群和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和聖壇部分等。

倔強:

1508年,教皇尤利烏斯二世交給了米開朗基羅一生中最具挑戰性的任務為梵蒂岡西斯廷教堂頂部作畫。在1500多平方米的天花板上作畫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在接下來的四年裏,米開朗基羅不得不每天持續數小時站在高達20餘米的腳手架上工作。工程進度緩慢,尤利烏斯對此很是惱怒,每次他都詢問米開朗基羅何時能完工,而米開朗基羅每次都任性地回答:“當我可以完工的時候。”

尤利烏斯被這種回答激怒了,他用權杖打了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立刻離開了教堂,並且威脅說要離開羅馬。對於教皇尤利烏斯而言,這可能是他第一次向他人示弱:他派了一名使者去向米開朗基羅道歉,並付給他500達克特金幣。藝術家得到安撫後,才返回教堂繼續工作。

西斯廷教堂的大型壁畫《最後的審判》,成為米開朗基羅的傑作,壁畫內容取材於古老的宗教傳說。但在表現上,它一反傳統宗教畫的常例,不僅那些從墳墓中被召喚出來接受最後審判的死者赤身裸體,就是高高站在雲端的基督、環繞他左右的12門徒和聖母瑪麗亞,以及那些吹喇叭的天使等,也全是赤條條的一絲不掛。

壁畫完成後,教皇看了大為不滿,指責米開朗基羅犯了“冒瀆神祗”的大罪,勒令他抹掉重畫。畫家不顧坐牢監禁的種種危險,斷然表示拒絕:“一筆也不能改!”教皇無計可施,隻好另找一位臣服的畫家,又花了一年的時間,給基督、聖母瑪麗亞、12門徒和天使們逐一穿上了色彩絢麗的衣服。

同誌:

米開朗基羅終身未娶,不少人據此推斷因為他喜歡男人。說米氏是同性戀者並非空穴來風,他確實不怎麼愛女人,甚至無法在有女人的屋裏多停留。他的雕繪中也有女性內容,卻從未涉足過嬌媚的少女題材,繪製的都是豐腴、成熟的女體,呈現出接近男性的力度,據說米氏即便在繪畫女體時,用的也是男性模特。

他與多個男模特有過情感糾葛,為他們寫下了眾多詩篇。他曾花去整整一年時間在早夭、漂亮的布拉奇之墓上刻下詩句:

“我卑微的塵軀不再享有,

你的迷人的臉龐與美麗的雙眼,

但任何力量都抹不掉你我共枕相擁時,

兩個靈魂相融所迸發的火焰。”

最得他傾慕的無疑是羅馬貴族托馬索?卡瓦切裏。1532年秋天,23歲的卡瓦切裏在聖安傑洛與米開朗基羅初次見麵。他翩翩的風度、高貴的姿容立即吸引了米氏。見到卡瓦切裏的幾個月內,米開朗基羅畫出了他最好的幾幅素描,其內容全部來自希臘神話,有駕駛金馬車的法厄同,有被禿鷲不斷啄食肝髒的提圖斯,有為宙斯斟酒的美少年伽尼墨得斯。米開朗基羅甚至寫信給他:“如果我不愛你用我全部的心,如果我有任何其他的感情!我可能失去我的靈魂。”為美第奇禮拜堂製作朱理亞諾公爵雕像時,雕像的麵部也有卡瓦切裏的影子,他對他的眷戀,由此可見一斑。並為他寫下《致青年貴族托馬索?卡瓦切裏》:

透過你明朗的眼睛我看到柔美的光,

我陰翳的眼睛永遠看不到;

我用你的腳承受我負荷的重量,

我自己的肢體已遲緩衰老。

在你的翅膀上我輕捷地穿過天空;

你指引我朝著天國的方向;

你美好的願望感動了我,麵頰蒼白,赤紅;

在陽光中寒顫,在冬夜裏灼燙。

我的願望就在你的願望中,如輪子在輪子中;

你的心鑄就了我所有的思想;

我的語言沒有你的呼吸就會消亡。

沒有你,我就像月亮,空中一顆孤獨的石頭

——無人能在天空看見月亮,

隻有當被太陽照耀——那是火光。

英俊的卡瓦切裏也沒有背叛藝術大師深切的情感付出,他始終是他忠誠的讚賞者。直到米氏彌留之際,卡瓦切裏仍守在他床前。

異性:

米開朗基羅晚年與詩人、女貴族維多利亞?科隆納相戀,她是他生命中惟一的女人、快樂的源泉。他遇見科隆納大約在1538年,當時他已63歲。科隆納47歲,已經守寡十三年。科隆納虔誠和敏銳的頭腦,確實掃除了米開朗基羅過度情緒化的傾向。他們在一起討論藝術和宗教,她送給他143首詩,他的回答也充滿愛慕和熱情。

1546年,致維多利亞?科隆納夫人:

“由於命運的恩賜,久久拖延的愛親切來到, 遠非一個現成膚淺的“是”字給予的所能比較。 我的愛經曆了漫長年代,意味著悲哀; 老年的歡樂還能期待什麼?——很少。

如果上天還有同情,最少的憐憫, 我就不會懷著冰層包裹的心為這位女士燃燒。

淚水如歲月般沉重, 比以往更加孤獨地垂滾。

此刻,夜晚的路通向荒涼與風暴, 愁悶的太陽緩緩燒灼落下, 天空潮濕寒冷……

黑暗,黑暗像影子攀爬

在生命旅程的中途愛情燃燒得最好, 而我臨近末日,卻全身心煥發, 憑著女士的恩惠,老境竟成盛年韶華。”

她也為他祈禱,希望他永遠不再是他們相遇前的他,科隆納確實使他長期存在的悲觀情緒消失了。對於她饋贈的禮物,他說:“我擁有它們,不是因為它們將放在我的房間,而是因為我將身處它們所在的房間裏,我相信,那一刻我將置身天國。”公元1547年,相識五年後,科隆納去世。

“我看著她死,而我沒有吻她的額與臉,如我吻她的手一樣,言念及此,真是哀痛欲絕!她為我實在是一件極大的財寶,”以後他悲哀地說,“死奪去了我的一個好友。”

米開朗基羅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並寫下《燃盡的木頭》以示懷念:

“當它依然閃耀時,

我看到那光輝如此燦爛

驅散我難忍的痛苦

但現在,天國劫走了我的光明

那曾燒灼滋養了我生命的熊熊火焰,

我便如灰燼下茍延的焦炭。”

門生:

1525年在紅衣主教科爾納托的引薦下,喬治奧?瓦薩裏拜米開朗基羅為師學習繪畫,成為大師眾多弟子中的一員。米開朗基羅引導他要注意研究建築,為了將來哪一天能夠派上用場,師徒兩人經常就一些藝術方麵的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瓦薩裏還起了相當於助手一類的角色,幫大師繪製建築草圖或製作模型。兩人師徒關係一直非常好,友好相處了近四十年,直到大師逝世。

瓦薩裏在文章裏動情寫道:“他來到世上,是上帝賜於人類的藝術楷模。為了讓人們從他那裏學到高尚的天性,從他的作品裏明白真正的和出類拔萃的匠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我要讚美上帝神恩如海,對我們這個行當的人來說,那是千載難逢的,那是最大的恩典,我生於米開朗基羅在世的時代,他足以為我師,是我的摯友和知音。我完全能夠記述他的許多事跡,而且都是真實的,乃他人所不能為之。”

1550年版瓦薩裏《列傳》的最末一篇就是獻給米開朗基羅,即他的老師和摯友的。書出版後,贈給了米開朗基羅一本,米開朗基羅欣然接受,並作詩酬答:

“或許賦予你彩色和畫筆是為你

在藝術作品中企及自然本體:

不!自然的價值會先於藝術消逝,

你善於使自然的美提高、凝聚;

在藝術美之旁你的妙手又用

語言符號創作出超群的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