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篇 8.文人動武(2 / 2)

但事後,兩人和好如初,林庚白照來柳亞子家談詩不誤,他還贈詩給柳亞子說:“故人五十尚童心,善怒能狂直到今。”有一點心情複雜的小牢騷在裏麵。

柳亞子的率性意氣,帶有一種遊俠之風,何況動武是緣學問而起。試想現在的社會,哪裏還有為學問打架的文人?

和柳亞子一樣,現代著名哲學家熊十力也曾為學問與人動手,李敖的老師、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殷海光說:“先生 (熊十力 )好打人、罵人。我親眼看見他在梁漱溟背後打三拳,還罵他是一個笨蛋。”殷海光原本是準備選擇熊十力作老師的,但覺得熊十力打人違背了 “君子動口不動手”的規矩,所以選了金嶽霖做老師。

而關於熊十力與廢名打架的趣事,坊間流傳了好幾個版本,而究竟哪個是真的,現在也無定論。

湯一介在《萬象》雜誌發表的《“真人”廢名》一文中,提及此事時說兩人為佛學爭論,起初聲音越爭越大,忽然萬籟俱寂。院裏的人感到奇怪,跑去看時,熊十力與廢名兩人互相卡住脖子,發不出聲音了。湯先生評論:真是 “此時無聲勝有聲”。而周作人在《懷廢名》一文裏,記述兩人 “扭打在一處”,未見 “卡脖子”之說。後來還有人說兩人打架的地點是在桌子底下,甚至有人說打架的時候,熊十力正坐在 “馬桶”上,廢名是 “乘人之危”。但有兩點是一致的,一是熊十力與廢名是打過架的;二是打過之後,雙方均不記仇,第一天打架,第二天又在一起討論問題。

這樣的動武,不如說像是七八歲的兄弟倆的玩耍打鬥,文人可愛的 “真性情”可見一斑。

要說玩真格的動武,不得不說到現代作家蕭軍。

蕭軍自幼習武,身強體壯,自稱打架的次數比發表文章的次數多,他性情急躁,動不動就想靠拳頭擺平天下。當他的妻子蕭紅因重病住進醫院時,醫院嫌他們窮,不給蕭紅認真治療,蕭軍抓住醫生的脖子吼道:“如果你醫不好我的人,讓她死了,我會殺了你,殺了你們全家,殺了院長,殺了院長的全家,殺了你們醫院所有的人!”

1936年魯迅去世,蕭軍執弟子之禮,將報刊上發表的有關魯迅的悼文拿到魯迅墓前焚燒,一位叫馬吉蜂的文人對此事大加發揮,譏諷蕭軍迷信幼稚,是魯迅的“孝子賢孫”,馬吉蜂之語大大惹怒了蕭軍,他約馬吉蜂到一片空曠菜地上打架,決一雌雄。

四十年後,蕭軍回憶年輕時那場戰鬥,說他兩次將馬吉蜂按倒在地,在他頭上狠揍了幾拳,使馬吉蜂全無還手之力。但當時的見證人聶紺弩說,蕭軍與馬吉蜂打得難解難分,不相上下,至少當場馬吉蜂並沒有向蕭軍認輸,隻是過後,蕭軍逢人便說,自己打贏了。

文人的動武,如果不是為了學問,其中的是非和複雜滋味,實在是讓人一言難盡。

“文革”期間,錢鍾書為房子的事,曾和魯迅研究專家林非交過手,那時他們兩家共處一屋,矛盾不斷,最後升級為“武鬥”。錢鍾書拿起一塊厚厚的木板打在林非身上,“幸虧對方及時舉臂招架,板子隻落在胳臂肘上。如打中要害,後果就不堪設想了”,錢鍾書夫人楊絳是坦率的,她後來在文章中寫道:“打人,踹人,以至咬人,都是不光彩的事,都是我們決不願意做的事,而我們都做了——我們做了不願回味的事。”但錢鍾書對林非始終耿耿於懷,他曾說: “和什麼等人住在一起,就會墮落到同一水平”,直到錢鍾書去世,錢林雙方都沒有“相逢一笑泯恩仇”,還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申訴“真相”。 “真相”到底如何,由於沒有第三者在場,可以說永遠是個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