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起源(其一)(2 / 2)

太快了。

伊斯卡蘭沃特的一支艦隊曾在一場持續了僅僅三天(地聯星曆計法),摧枯拉朽一般的戰鬥中,一艘戰列艦遭遇了納迪沙艦隊第七十三代武備,第七十四代武備,第七十五代武備的攻擊。

也許這隻會讓閱讀這份記錄的任何形式生命體覺得這隻是納迪沙艦隊裝備的武備更新迭代並不完全。

但實際上,遭受三代武備攻擊的原因是,三天(地聯星曆計法)之內,納迪沙迭代了三次武備。

太快了。

盡管主要是優化了武器,而不是像從核裂變走向核聚變這樣本質性的質變。但舉個例子,伊斯卡蘭沃特文明的科技水平屬於銀河係與其相鄰的七個河係中科技實力中上等的,進步速度屬於接近第一梯隊吊車尾但還達不到的層次,也就是第二梯隊的火車頭。

伊斯卡蘭沃特文明在登入超級文明序列後最快的一次武備迭代是電磁炮的整體工作效率優化,而這一次迭代和前一次迭代的時間差為八年之久。(伊斯卡蘭沃特文明星曆換算成地聯星曆)

畢竟走進超級文明序列不代表科技沒有優化的可能性,即使是伊斯卡蘭沃特文明所知曉最古老的文明,其優化各種科技的行為也仍然看不見盡頭。

但,三天對比八年,宛如步行與超光速飛船兩種移動方式一樣的天差地別,未免還是太過駭人聽聞。

當然,至此,納迪沙是什麼?

納迪沙在伊斯卡蘭沃特文明語言中指代納米機器人。

納米機器人可以模擬物質,組成物體,做無數的事情。

換而言之,這就是真正的萬能。

——

“這裏是伊斯卡蘭沃特文明第二艦隊群,我艦隊群位於L星團外圍空間,我們已經通過唯一一個還未被發現的後門強製命令所有納迪沙返回主機所在星係,我們在此借助超載狀態的跨河係通訊設備發出廣播,請所有能接收到廣播的八大河係聯合艦隊的所屬艦船趕往L星團,協助我們圍堵住納迪沙並為天然隔絕帶的建設和L星門的封鎖爭取時間。”

L星團,一個有著九個恒星係的星團,而在其中最中央的星係,是納迪沙的中央主機,而那個星係也因此得名中央主機星係。

第二艦隊群並沒有攻入星係內的原因很簡單:鋪天蓋地的艦隊集群,一共十六顆行星,三顆恒星,三十七個衛星,而這個天然且天體密集度堪稱奇跡的星係,所有行星衛星被改造為納米星體,通過各式各樣的方式最大功率獲取能量,然後供給納米機器人進行自我複製,而三顆O型恒星恰到好處的三星共舞則支持三顆恒星全部改造成納米恒星,恒星產生的能量全部供給於納米機器人進行自我複製。

龐大的能量供應使得艦隊集群自我複製速度近乎於眨眼間就有一支規模遠超第二艦隊群的艦隊生成,但那個後門爭取了大量時間,短時間內這些艦隊還不會開始突圍。

第二艦隊群司令篤定一定會有增援,命令艦隊隨行自動工程艦和一路上發現的幸存自動工程艦立刻建設大量防禦工事。

很簡單的道理,納迪沙已經橫掃了八個河係,這幾個河係的文明殘餘無非都登上艦船流浪著,既然如此,為何不爭取封鎖這個玩意。

反正這個問題,交給後人解決就是,他們已經盡力了。

(接下來時間均為地聯星曆計法)

而不出所料,短短三天之內,先後有兩支艦隊群通過星門網絡趕到了這裏,各個流浪艦隊群都為了避免追擊,一般都處於遠離星門的位置。

這兩支艦隊群一路上收編了大量中小型流浪艦隊,並且都距離有星門的恒星係較近,因此第一時間趕來增援,同時帶來了沿途搜集的大量材料和自動工程船。

太快了。

三天之內,後門的被覆寫進度就已經達到了10%,速度還在提升,估計,隻有七天不到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