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中國”PK“地溝油中國”(1 / 1)

西方輿論近日集中議論了兩件跟中國有關的事情:中國的地溝油,和中國用其龐大外彙儲備“拯救歐洲”的可能性。這是兩個多麼不同的中國,前一個中國貧窮、髒亂;後一個中國像是“世界首富”,它手裏那三萬多億美元的外儲沒有一個國家曾經擁有過。

然而,它們又的確是同一個中國,想想看吧,北京CBD寫字樓裏的光鮮白領們,吃的很可能就是用地溝油做的午餐。

但嘲笑“地溝油中國”和懇求“外彙中國”的,也很像是兩個歐洲。一個傲慢自大,以嘲弄非西方國家為樂。另一個被債務危機逼到懸崖邊,恨不能誰用現金救它就喊誰“爹”。但它們也的確是同一個歐洲,同一個西方,無論是批判,還是“請求”,其實它們都處於主動和強勢。

中國看似攥著大額外彙儲備,想投哪就投哪,其實中國對外儲投資方向的選擇相當有限。一來中國對大規模使用外儲投資很外行,控製國際金融風險的工具我們手裏一個也沒有,所以我們“看家的”投資方式就是買各國國債。

更重要的或許是,中國的經濟實力,以及政治、軍事力量,不足以支撐我們世界第一外彙儲備大國的地位,這個位置和中國的綜合國力形成畸形關係,並愈發成為我們的麻煩。它所伴隨的金融及政治風險,正逐漸超過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有人認為,大量外儲是中國新的戰略工具,殊不知,使用這個工具需要非常強大的輔助力量和意誌,而今天的中國還不太具備它們,仍在主導世界的西方也不可能買中國的賬。外儲給中國帶來的戰略優勢是“紙老虎”,西方實際給它的表現製定了很多“規定動作”。

一個窮國形成如此巨大的外貿順差,中國怎麼看怎麼像這個世界上辛辛苦苦的“農民工”。我們賺了錢舍不得花,多半被“老板們”借走做了他用。在中國對消化外儲沒有好的對策時,這個雪球滾得太大,真不知它接下來要撞倒的究竟是誰家的籬笆。

歐洲現在要中國做拯救歐債的“白衣騎士”,如果中國一毛不拔,算不算是“不負責任”?但把幾百億上千億美元交給意大利政府,其中的把握和風險,目前都隻能是理論上的。作為生活常識,周圍人都缺錢並且知道你存了很多錢時,你就會被借錢者踏破門檻。而當你攥了一大把借條時,它們其中的某幾張有可能成為廢紙,誰敢說這樣的擔心是杞人憂天?

消化外儲,中國應將其作為重大國家戰略進行研究。對它下力氣的程度不應低於對航母、載人航天的執著。中國的老百姓還很窮。我們出口的勞動,不能隻換回幾張紙幣甚至銀行的一個符號。我們應把它們變成中國人今天的消費,變成安全食用油對地溝油的取代,變成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和救助。

外彙儲備不是政府財政,不可能直接用於社會公益事業。但國家應當有能力找到路徑,使得中國貿易結構合理化,外儲逐步得以下降。而由此導致的社會資源重新分配,將帶動民生的新一輪繁榮。改革開放讓中國人學會了掙錢,現在我們要認認真真地學習如何花錢。

(2011.09.15)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