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溫八雅:興煙葉促經濟告別北源(2 / 3)

羅小夏雖然工作作風踏實,但對工作認真踏實出了名的溫書記,仍然心裏發怵,唯恐到時問到什麼問題自己答不上來。因此,他漏夜在辦公室翻閱資料,背誦材料、數字,仿佛要接受一場決定命運抉擇的考試。

曾厝是北源煙葉種植麵積最大的一個鄉鎮,選擇這裏才能對北源煙葉經濟的發展調查研究出有價值的東西來。誰都知道吸煙有害身體健康,但吸煙隊伍依然日漸龐大。據說,中國有三億多煙民,無疑是全世界最大的煙草消費國,因為有這麼龐大的消費市場,才有了專門的煙草管理機構和煙草專營公司。

煙草市場不管控、不專營,亂了市場不說,國家要流失多少利益啊。因此,盡管各種農業特產稅都取消了,國家仍然保留了煙草特產稅,而且稅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二,僅此這一項,對煙葉種植上規模的鄉鎮,每年就可以帶來幾百萬的特產稅收入。

去年,曾厝鎮這項收入達到270多萬元,這是鄉鎮可支配的機動財力。煙草這把雙刃劍,讓人又愛又恨,損了人的健康,卻富了地方財政,更富了種煙葉的農民。曾厝有個煙草村,不少農民不但蓋了新樓,還買了汽車,令人稱羨不已。

溫八雅的調研風格還是輕車簡從,除了帶個秘書,他隻通知煙草專賣局局長羅小夏,他甚至不讓秘書通知曾厝鎮的領導,他覺得這樣更能聽到農民真實的聲音。此時,胡一民已出國留學,原黨委書記宋喬生也剛從閩南掛職回來,有什麼需要的,到鄉鎮座談時再說。

曾厝鎮有處小平原,農業“學大寨”時期,這裏的大片農田就曾作為農業機械化的示範基地,此時正值初夏,一眼望去,都是一片煙葉,但感覺這一大片煙田的煙葉有些破敗,溫八雅不禁有些疑惑,就問羅小夏這大片的良田都種植了煙葉,為什麼曾厝每年上報的糧食產量依然如故,甚至有時還略有增長呢?

羅小夏解釋道:“溫書記,其實煙葉種植與糧食種植並不矛盾,現在,農民根本不種早稻。早稻品質差,沒人吃。煙葉種植和收成的時間,實際與種植早稻的時間相符,每年三月間種下,七月收成。農民接著可再種一季晚稻,除了自己吃還可以交一定的公糧,最主要的是有了一定的經濟收入。”

溫八雅恍然大悟,“如此說來,種植煙葉屬於充分利用農田。但是,為什麼現在煙葉種植還不普及呢?”

“根據我們調查的情況看,約束農民種植煙葉主要有三方麵原因:一是人工費太高,現在單個勞動力一天工價至少在100元以上,增加了煙農的投入成本。有些農民寧可出外打工,勤快些每月收入也會在四五千元以上,要高於種植煙葉的收入。二是現在的技術還不過關,主要是溫控技術掌握不好,烤不到位和烤過頭的現象時有發生,煙葉的品質自然影響到價格。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和武夷學院電子工程係的李教授聯係過,讓他破解這個難題,令人高興的是他的研究專利,正在推廣。我們省局、市局也出台相應的補助政策,每座烤房補助35000塊錢,這實際上已經接近贈送煙農烤房了。沒有全額補助的原因,是擔心煙農胡亂申請,建了烤房又不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農民擔心自然災害,我們這雨量充沛,幾乎每年都發生洪澇災害,煙葉泡水二十四小時就完了。這幾年,我們投入到煙葉基地的基本建設資金,如機耕路、烤房等,每年都接近2000萬元。此外,我們還對煙農給予每擔120元的生產物質資料補貼,以每畝產三擔煙葉計,每畝補貼達360元,占每畝投資成本的三分之一了。溫書記呀,事實上我們對煙葉種植扶持是貼本的,煙草經營的利潤,主要在成品煙上。”

溫八雅聽羅小夏一口氣介紹了這麼多有關煙葉種植的基本情況,不禁投來一瞥讚許的目光,至少羅小夏留給他的印象是業務熟悉,表達能力也強,如此出色的年輕幹部,自己的麾下缺的就是這樣的幹部。

溫八雅繼續問道:“我們北源去年煙葉的產量是多少?在達川排名情況如何?”

羅小夏不假思索道:“去年北源全市煙葉產量為16萬擔,在達川全市排名第二位,僅次於我們的鄰居邵武市,他們去年已經突破20萬擔。今年,預計我們要減產二至三萬擔。”

溫八雅瞪大眼:“為什麼?那不是我們與邵武市差距越來越大?我們排位會不會倒退幾名?”

羅小夏愣怔一下,都說領導幹部很在乎排名,難道溫書記也不能免俗?

羅小夏思忖片刻,還是如實回答:“溫書記,上個月下了一場冰雹,有相當一部分煙葉都被打爛。煙葉這種經濟作物,比水稻等農作物嬌貴,被水淹了,被冰雹砸了,就有可能絕收。有些農民不願種煙葉就是擔心自然災害,我們已經采取了一些補償政策,視損害情況每畝給予300至500元不等的補助,就是為了保護煙農種煙葉的積極性。上個月那場不算大的冰雹就給煙農造成不小的損失,看來,我們今年又得補助上百萬了,而且今年肯定要減產,排名情況肯定會受影響。”

溫八雅“哦”一聲,然後徑直走向煙田。上大學前溫八雅就是一把農家好手,所有農活樣樣精通,田埂走得穩當那是基本功。

一路上,許多被冰雹擊打過的煙葉,有如洪水過後掛在樹枝上的塑料袋,顯得無精打采,有的已經體無完膚。可偌大一片煙田,隻見百米開外似乎有人影若隱若現。走近前才看到一煙農在弓背鏟草,因為看不清他的臉,也難判斷他的年齡。

不管他多大年紀,叫“老鄉”總沒錯吧,溫八雅喊了兩聲那人也沒回應,他遇見過有些農民骨子裏也還挺清高的,當官的關我何事,你當你的官,我做我的農民,幹嗎要巴結你當官的?溫八雅對農民一直都有好脾氣,自己骨子裏是農民,天生對農民有股親近感。本來就不應該對弱勢群體耍大牌啊!

溫八雅趨前繼續溫和叫道:“老鄉,除草呐。”

那人這才抬起頭,是一老漢。老人家動作遲緩,顯然有些耳背。溫八雅隻好用大嗓門與他說話,而且還同老人家一道撥起草來,感情上就與老農近乎了許多。

溫八雅問道:“老人家,怎麼就您一個人幹活呀?”

老農歎道:“雇不起工呀,錢多不說,還得管吃住呢。”

溫八雅繼續問道:“那您兒子呢,家人也不幫您嗎?”

老農輕輕歎了一口氣:“我兒子出門打工了,他有手藝,還帶徒弟呢,他在外麵的工價,比在家務農強多了。他倒是出錢讓我雇工,太低的工價雇不到,太高的我舍不得,還是自己幹吧,隻是可惜,今年煙葉又被冰雹砸了,不會有好收成的。”說著,掏出個旱煙袋,自顧自抽起來。

溫八雅示意秘書拿礦泉水來,遞給老農,老農擺手拒絕,並拿起自己隨手帶的軍用水壺喝了一口。溫八雅似作很放鬆地問道:“老人家,您這品種的煙葉,每擔能賣多少錢?這一畝地可收幾擔呢?”

老農吸一口旱煙回道:“這好像叫K什麼來著,我兒子選的種,正常年景一畝可收三擔左右,每擔賣3000來塊錢,扣除成本,能掙個5000來塊錢,但今年就別指望了。”

一旁的羅小夏補充說:“他們種的叫K326,是個好品種,但品質不如翠碧,翠碧價格高產量低。還有雲煙8587,我們目前主要就這幾個品種,煙葉細分起來可分14個等級,每擔單價一般在3500元左右,投入的成本約需1300元左右,正常年景可以保證每畝收入5000元以上,每戶要都能種個三到五畝,就可奔小康了。”

溫八雅點點頭,然後似有所悟地說道:“這麼好的事,沒有普遍種植的原因就是怕自然災害,還有就是用工成本太高,那你們是否考慮過,用什麼措施來保護煙農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