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還舉起了三根指頭,做著發誓的樣子。
唐宇見他態度轉變,也沒心情和他打趣,邊走邊說道:
“你先把爐子搬過去安好,去城裏找一個能說會道的說書先生。”
“等你找到了通知我,不出三天,我必然會讓有間酒樓人滿為患,到時候你可別喊累。”
趙富貴一聽,隨即心中一喜,有些不敢相信的問道:
“就這麼簡單?”
唐宇拍了拍他的肩膀,自信的說道:
“就這麼簡單,看你願不願聽了。”
趙富貴點頭如搗蒜,興奮的說道:
“願意,願意!”
隨即一溜煙的跑了。
沒過一會,他又回到縣衙,把唐宇交代的十個爐子搬走。
在李二狗的指導下,當天晚上爐子在酒樓裏就燒了起來。
本是深秋的夜晚,爐子在有間酒樓的出現,一下子獲得了食客的好評。
很多人即使吃完了飯也要再點壺金風玉露茶,在酒樓裏再逗留一會。
畢竟出了門可就是陣陣冷風,可沒有這麼舒服的火可以烤了。
第二天,關於爐子賣身的傳言漸漸小了許多。
因為衙門已經把所有來退的爐子盡數收回,並且放出話,退可以,再賣就是二十兩,不是一兩的事了。
很多聽了傳言打算去退的人,一聽到官府直接放出二十兩的天價來,頓時有些猶豫起來。
畢竟隻要不是傻子,一兩和二十兩的區別還是分的清楚的。
這麼好的東西,官府賣給他們二十兩其實都無可厚非,可要是一開始就是一兩,後悔了再拿二十兩去買,就算有錢,也覺得這事打臉啊。
一時間,全城百姓的議論聲開始出現了兩極分化。
有人說官府這就是做給那些還用著爐子的人看的,到時候把他們賣了都沒地哭去,說什麼自己凍死也不信官府。
還有人說新來的縣令是個好人,請他們到縣衙做工給了許多工錢,還賣平價的糧食,再到這爐子,都是利民的好東西,所以選擇相信縣令的為人。
當然了,還有一部分人一邊用著爐子,一邊心裏忐忑著,持觀望態度,完全是一副破罐破摔的心態。
過了兩天後,百姓的議論聲還在繼續,但前來退爐子的人已經沒有了。
六子拿著一張紙來到書房遞給了唐宇。
“老爺,這是所有前來退爐的人,已經整理完畢,您看看。”
唐宇放下毛筆,拿過一看。
上麵記錄的一共有四十一戶,其中三十戶被六子寫在了一起,剩下的十一戶則寫到了一邊。
唐宇看完,皺眉問道:
“這分開寫的是什麼原因?”
六子聞言走到唐宇身側,指著那三十戶說道:
“老爺,這三十戶我查過了,家裏都有親戚或者家人在大戶家裏做事,或是家丁,或是雜役。”
又指著另一邊十一戶說道:
“這十一戶家裏貧困,多是兒女眾多,與大戶都是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