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章(3 / 3)

原例 足太陰脾

草豆蔻

辛溫香散,暖胃健脾,祛寒燥濕,辛燥犯血忌。

原例 足太陰脾

延胡索

見肝和。

原例 足太陰脾

甘鬆

甘溫芳香,理諸氣開脾鬱,而善醒脾治惡氣。

原例 足太陰脾

半夏

見胃和。

原例 足太陰脾

柏子仁

見心和。

原例 足太陰脾

白檀香

見肺和。

原例 足太陰脾

濃樸

見胃和。

原例 足太陰脾

烏藥

見肺和。

原例 足太陰脾

阿魏

辛平,入脾胃,消肉積,去臭氣殺蟲,臭烈傷胃,西番木脂熬成,今以胡蒜白偽之。

原例 足太陰脾

茯苓

甘淡平,白者入氣分,益脾寧心滲濕,功專行水,能通心氣於腎,入肺瀉熱而下通膀胱。赤茯苓入心小腸,專利濕熱,餘與白茯苓同。茯苓皮專行水。

原例 足太陰脾

烏梅

見肺和。

原例 足太陰脾

廣皮

見肺和。

原例 足太陰脾

佛手柑

見肺和。

原例 足太陰脾

山楂

酸甘微溫,健脾行氣,散瘀化痰,消肉積乳積,多食伐氣,小者入藥。核化食磨積,治疝催生。

原例 足太陰脾

木瓜

見肝和。

原例 足太陰脾

荷葉

苦平,裨助脾胃而升發陽氣,能散瘀血留好血。

原例 足太陰脾

煨薑

辛溫,和中止嘔,不散不燥,與大棗並用以行脾胃之津液而和營衛,最為平妥。

原例 足太陰脾

麻仁

甘平滑利,緩脾潤燥滑腸,治胃熱便難,去殼用。

原例 足太陰脾

穀芽

見胃和。

原例 足太陰脾

蒸餅

見胃和。

原例 足太陰脾

建曲

見胃和。

原例 足太陰脾

甘爛水

甘溫,水性本鹹而重,若揚之至千萬遍,則輕而柔,故能益脾胃而不助腎氣。

原例 足太陰脾

九香蟲

鹹溫,治膈脘滯氣,脾腎虧損,壯元陽。

原例 足太陰脾

(攻)薑黃

苦辛溫,性烈入脾肝,理血中之氣,專於破血散結通經,片子者能入手臂,治痹痛。

原例 足太陰脾

草果

辛熱,破氣除痰,消食化積,製太陰獨勝之寒,佐常山截瘧,煨熟用仁。

原例 足太陰脾

南星

見肝攻。

原例 足太陰脾

大黃

見胃攻。

原例 足太陰脾

青皮

見肝攻。

原例 足太陰脾

大腹皮

辛溫,泄肺和脾,下氣行水,寬胸通腸,酒洗淨,黑豆湯再洗,煨用。子辛溫澀,與檳榔同功,而力稍緩。

原例 足太陰脾

麥芽

甘溫,能助胃氣上行,健脾寬腸下氣,消食化積散結,祛痰善通乳,亦消腎氣,炒用。

原例 足太陰脾

紅曲

甘溫,治脾胃營血,破血活血,燥胃消食,陳者良。

原例 足太陰脾

(散)升麻

甘辛微苦,性升脾胃,引經藥,亦入陽明肺大腸經而表散風邪升散火鬱,能升陽氣於至陰之下,引甘溫之藥上行以補衛氣之散而實其表,兼緩帶脈之縮急,解藥毒殺精鬼。

綠升麻治下痢。

原例 足太陰脾

前胡

見肝散。

原例 足太陰脾

防風

見膀胱散。

原例 足太陰脾

葛根

見胃散。

原例 足太陰脾

冰片

見通行散。

原例 足太陰脾

(寒)黃連

見心寒。

原例 足太陰脾

胡連

見心寒。

原例 足太陰脾

黃芩

見心寒。

原例 足太陰脾

白茅根

甘寒,入心脾胃,涼血消瘀,除熱行水,引火下降。針能潰膿,酒蒸服,一針潰一孔。花止血。

原例 足太陰脾

白蘚皮

苦寒,性燥入脾胃兼入膀胱小腸,除濕熱行水道,治風痹瘡癬。

原例 足太陰脾

茵陳

見膀胱寒。

原例 足太陰脾

射幹

見肺寒。

原例 足太陰脾

木通

見小腸寒。

原例 足太陰脾

竹葉

見心寒。

原例 足太陰脾

甘蔗

見胃寒。

原例 足太陰脾

冬瓜

甘寒,瀉熱益脾,利二便,消水腫,散熱毒。子補肝明目,凡藥中所用瓜子皆冬瓜子也。

原例 足太陰脾

蚺蛇膽

苦甘寒,涼血明目,療疳殺蟲,主肝脾之病,又能護心止痛。蚺蛇肉極腴美,主治略同。

原例 足太陰脾

(熱)肉果

辛溫氣香,暖胃理脾,澀大腸止虛瀉,麵裹煨,去油用。

原例 足太陰脾

紅豆蔻

見胃熱注。

原例 足太陰脾

蘄艾

見通行熱。

原例 足太陰脾

烏頭

即附子之母,功用與附子相同,而力稍緩,其性輕疏,能溫脾,逐風治風疾者以此為宜。

原例 足太陰脾

桂心

辛甘大熱大燥,補陽入心脾血分,活血能引血化汗化膿,為內托瘡疽之用。

原例 足太陰脾

吳茱萸

見肝熱。

原例 足太陰脾

川椒

見肺熱。

原例 足太陰脾

幹薑

見通行熱。

原例 手陽明大腸

(補)栗

見腎補。

原例 手陽明大腸

牛乳

甘微寒,潤腸胃,補虛勞,解熱毒。乳酥力稍遜,宜於血熱枯燥之人。

原例 手陽明大腸

羊乳

補肺腎,潤胃脘大腸之燥。

原例 手陽明大腸

豬腸

入大腸治腸風血痔油利腸潤燥散風解毒殺蟲滑產。

原例 手陽明大腸

阿膠

見肺補。

原例 手陽明大腸

(和)砂仁

見脾和。

原例 手陽明大腸

連翹

見心和。

原例 手陽明大腸

土茯苓

甘淡平,去陽明濕熱,以利筋骨、利小便、止泄瀉,治楊梅瘡毒,誤服輕粉成疾者,服此能去輕粉之毒。

原例 手陽明大腸

旋複花

見肺和。

原例 手陽明大腸

榆白皮

甘平滑利,入大小腸膀胱,利諸竅,滲濕熱,滑胎,下有形滯物,治嗽喘不眠。

原例 手陽明大腸

訶子

見肺和。

原例 手陽明大腸

杏仁

見肺和。

原例 手陽明大腸

薤白

辛苦溫滑,泄下焦大腸氣滯,散血生肌,調中下氣,取白用。

原例 手陽明大腸

罌粟殼

見肺和。

原例 手陽明大腸

赤石脂

甘溫,酸澀體重,固大小腸,直入下焦陰分,而固下收濕止血,催生下胞衣,為久痢泄 要藥。

原例 手陽明大腸

禹餘糧

甘平而澀胃大腸,血分重劑,固下治咳逆,下痢催生。

原例 手陽明大腸

龍骨

見心和。

原例 手陽明大腸

(攻)大黃

見胃攻。

原例 手陽明大腸

皂角

見肺攻。

原例 手陽明大腸

雷丸

苦寒,入胃大腸,功專消積殺蟲而能令人陰痿。

原例 手陽明大腸

桃仁

見肝攻。

原例 手陽明大腸

元明粉

辛甘鹹冷,去胃中實熱,蕩腸中宿垢,潤燥破結,用代芒硝,性稍和緩。

原例 手陽明大腸

芒硝

辛鹹苦大寒,峻下之品,潤燥軟堅,下泄除熱,能蕩滌三焦腸胃實熱,推陳致新,治陽強之病無堅不破無熱不除,又能消化金石,誤用伐下焦真陰。

原例 手陽明大腸

樸硝

性味功用與芒硝同,而尤為酷澀性急,芒硝經煉故稍緩。

原例 手陽明大腸

(散)升麻

見脾散。

原例 手陽明大腸

秦艽

見肝散。

原例 手陽明大腸

白芷

見肺散。

原例 手陽明大腸

麻黃

見肺散。

原例 手陽明大腸

(寒)黃芩

見心寒。

原例 手陽明大腸

白頭翁

苦寒,入胃大腸血分,堅腎涼血瀉熱。

原例 手陽明大腸

漏盧

見胃寒。

原例 手陽明大腸

鮮生地

見腎寒。

原例 手陽明大腸

木通

見小腸寒。

原例 手陽明大腸

山豆根

見心寒。

原例 手陽明大腸

馬兜鈴

見肺寒。

原例 手陽明大腸

薔薇根

苦澀而冷,入胃大腸,除風熱、濕熱,殺蟲。子名營實,酸溫,主治略同。

原例 手陽明大腸

槐實

即槐角,苦寒純陰,清肝膽,涼大腸,瀉風熱。槐花苦涼,瀉熱涼血,功同槐實,陳者良。

原例 手陽明大腸

川楝根

見肝寒注。

原例 手陽明大腸

見肺寒。

原例 手陽明大腸

見肺寒。

原例 手陽明大腸

(熱)肉果

見脾熱。

原例 手陽明大腸

蓽茇

見胃熱。

原例 手陽明大腸

吳茱萸

見肝熱。

原例 手陽明大腸

石硫黃

酸毒大熱,補命門真火不足,而又能疏利大腸,暖精壯陽,殺蟲療瘡,救危之藥,服之多發背疽。土硫黃辛熱腥臭,止入瘡藥,不堪服食。

原例 足陽明胃

(補)黨參

見脾補。

原例 足陽明胃

黃精

見通行補。

原例 足陽明胃

見肺補。

原例 足陽明胃

天生術

見脾補。

原例 足陽明胃

益智仁

見脾補。

原例 足陽明胃

甘薯

見脾補。

原例 足陽明胃

韭菜

見腎補。

原例 足陽明胃

米仁

甘淡微寒,而力和緩,益胃健脾,滲濕行水,清肺熱,殺蛔。

原例 足陽明胃

扁豆

甘平中和,輕清緩補,調脾和胃,通利三焦,降濁升清除濕,能消脾胃之暑,專治中宮之病,炒則微溫,多食壅氣。葉治霍亂吐瀉。

原例 足陽明胃

見脾補。

原例 足陽明胃

燕窩

見肺補。

原例 足陽明胃

野鴨

甘涼,補中益氣,平胃消食,大益病患,治熱毒療瘡癤,能殺髒腹蟲。

原例 足陽明胃

牛乳

見大腸補。

原例 足陽明胃

羊乳

見大腸補。

原例 足陽明胃

豬肚

見脾補。

原例 足陽明胃

(和)甘草

見通行和。

原例 足陽明胃

蒼術

見脾和。

原例 足陽明胃

三七

甘苦微溫,散瘀定痛,能損新血,治吐衄癰腫金瘡杖瘡,大抵陽明厥陰血分之藥。

原例 足陽明胃

馬蘭

見脾和注。

原例 足陽明胃

砂仁

見脾和。

原例 足陽明胃

白豆蔻

見肺和。

原例 足陽明胃

草豆蔻

見脾和。

原例 足陽明胃

半夏

辛溫,體滑性燥,和胃健脾,兼行膽經,發表開鬱,下氣止嘔,除濕痰利二便,能行水氣以潤腎,燥和胃氣而通陰陽,治一切脾濕之症,血家渴家汗家慎用,肺燥者不可誤服,須製用,亦有造曲者。

原例 足陽明胃

土茯苓

見大腸和。

原例 足陽明胃

甘苦平,入肝胃,祛風去濕,以固下焦,堅筋骨,凡陽明濕熱流入下焦者,此能去濁厘清,有黃白二種,白者良,名粉萆 。

原例 足陽明胃

主治與萆 、土茯苓略同,似係一類數種也。

原例 足陽明胃

石斛

甘淡微鹹微寒,清胃中虛熱,逐皮膚邪熱,虛而有火者宜之,味苦者名木斛,服之損人。

原例 足陽明胃

白米飯草

見肺和。

原例 足陽明胃

鬆子

見肺和。

原例 足陽明胃

濃樸

苦辛溫,入脾胃,瀉實滿,散濕滿,平胃調中,消痰化食,破宿血,散風寒,殺髒蟲,治一切客寒犯胃濕氣侵脾之症。

原例 足陽明胃

白檀香

見肺和。

原例 足陽明胃

阿魏

見脾和。

原例 足陽明胃

木瓜

見肝和。

原例 足陽明胃

荷葉

見脾和。

原例 足陽明胃

煨薑

見脾和。

原例 足陽明胃

小茴香

辛平,理氣開胃,得鹽則入腎,亦治寒疝。八角茴香又名舶茴香,辛甘平,功用略同。

原例 足陽明胃

麻仁

見脾和。

原例 足陽明胃

陳米

甘淡平,養胃去濕熱,除煩渴利小便。

原例 足陽明胃

米露

用粳米舂極白,如蒸花露法蒸取汁,輕清善補,凡胃氣極弱不能進粥飲者用之最宜。

原例 足陽明胃

穀芽

甘溫而性不損元,健脾開胃,消食和中,下氣化積,為健脾溫中之聖藥,炒用。

原例 足陽明胃

蒸餅

甘平,和中養脾胃,消積滯,活血止汗,利三焦通水道,陳者良。

原例 足陽明胃

建曲

甘平,健脾暖胃,消食下氣,化滯調中,逐痰積破症瘕,除濕熱止瀉痢。

原例 足陽明胃

麵神曲

辛甘溫,開胃行氣,調中化水穀,消積滯,治痰逆目痛。

原例 足陽明胃

禹餘糧

見大腸和。

原例 足陽明胃

爐甘石

甘溫,胃經藥,燥濕止血,消腫祛痰,金銀之苗也,金能勝木,故為木疾之要藥,製用。

原例 足陽明胃

甘爛水

見脾和。

原例 足陽明胃

刺皮

苦平,開胃氣治胃逆,涼血。肉甘平,理胃氣治反胃。脂滴耳聾。膽點痘後風眼。

原例 足陽明胃

僵蠶

見肺和。

原例 足陽明胃

(攻)大黃

大苦大寒,入脾胃肝心包大腸血分,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用以蕩滌腸胃,下燥結而除瘀熱,能推陳致新,治一切實熱血中伏火,峻利猛烈,非六脈沉實者勿用,病在氣分而用之為誅伐無過。製熟稍緩,酒浸亦能上行除邪熱。

原例 足陽明胃

王不留行

見奇經攻。

原例 足陽明胃

雷丸

見大腸攻。

原例 足陽明胃

甜瓜蒂

苦寒,胃經吐藥,能吐風熱痰涎上膈宿食,亦治濕熱諸病。甜瓜性冷,解暑而損陽,凡瓜皆冷利,早青尤甚。

原例 足陽明胃

麥芽

見脾攻。

原例 足陽明胃

紅曲

見脾攻。

原例 足陽明胃

元明粉

見大腸攻。

原例 足陽明胃

芒硝

見大腸攻。

原例 足陽明胃

樸硝

見大腸攻。

原例 足陽明胃

穿山甲

見通行攻。

原例 足陽明胃

(散)桔梗

見肺散。

原例 足陽明胃

升麻

見脾散。

原例 足陽明胃

秦艽

見肝散。

原例 足陽明胃

防風

見膀胱散。

原例 足陽明胃

白芷

見肺散。

原例 足陽明胃

葛根

辛甘平,入胃兼入脾,能升胃氣上行入肺而生津止渴,發汗解肌,散火鬱,解酒毒藥毒,治清氣下陷泄瀉、傷寒瘧痢,太陽初病勿用,恐引邪入陽明也。升散太過上盛下虛者慎之。葛花解酒毒尤良。生葛汁大寒,解溫病大熱,治吐衄。

原例 足陽明胃

辛夷

見肺散。

原例 足陽明胃

生薑

辛溫,行陽分,宣肺氣,暢胃口,散寒發表,解鬱調中,開痰下食,能散逆氣,為嘔家聖藥,又能消水氣行血痹辟瘴氣。薑汁辛溫而潤,開痰尤良。薑皮辛涼,和脾行水。

原例 足陽明胃

(寒)知母

見腎寒。

原例 足陽明胃

白茅根

見脾寒。

原例 足陽明胃

白頭翁

見大腸寒。

原例 足陽明胃

白蘚皮

見脾寒。

原例 足陽明胃

白薇

見奇經寒。

原例 足陽明胃

麥冬

甘微苦微寒,潤肺清心,胃經正藥,瀉熱生津,化痰止嘔,治嗽行水。

原例 足陽明胃

漏盧

苦鹹寒,入胃大腸,通肺小腸,瀉熱解毒,通經下乳,殺蟲療瘡。

原例 足陽明胃

茵陳

見膀胱寒。

原例 足陽明胃

大青

苦鹹大寒,專解心胃熱毒,治傷寒時疾陽毒,取莖葉用。

原例 足陽明胃

鮮生地

見腎寒。

原例 足陽明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