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人參
見通行補。
高麗參
見通行補。
珠參
苦寒微甘,補氣降肺火,肺熱有火者宜之。
土參
甘微寒,性苦下降,補肺氣而能使清肅下行,凡有升無降之症宜之。
洋參
苦寒微甘,補肺降火,虛而有火者宜之。
北沙參
甘苦微寒,專補肺陰清肺火,金受火刑者宜之。南沙參功同,而力稍遜。
黃精
見通行補。
玉竹
甘平,補氣血而潤去風濕,潤心肺,用代參地,不寒不燥大有殊功。
黃
甘溫升浮,補肺氣溫三焦,壯脾胃實腠理,瀉陰火解肌熱,氣虛難汗者可發,表疏多汗者可止,生用瀉火,炙用補中,為內托瘡癰要藥,但滯胃爾。
白芨
苦辛平,性澀入肺,止吐血,去瘀生新,肺損者能複生之,治跌打湯火傷及瘡癰。
白芍
見肝補。
冬蟲夏草
甘平,補肺腎,止血化痰,治勞嗽。
五味子
性溫,五味俱備,酸鹹為多,斂肺補腎,益氣生津,澀精明目,強陰退熱,斂汗止嘔,寧嗽定喘,除渴止瀉,夏月宜常服之以瀉火而益金,北產者良。
大棗
見通行補。
胡桃
甘熱,通命門利三焦,潤腸胃溫肺補腎,潤燥養血,佐破故紙大補下焦,然能動風痰助腎火。皮性澀,若連皮用則斂肺固腎澀精。油者有毒,能殺蟲。殼外青皮壓油,烏須發。
落花生
辛甘香,潤肺補脾,和平可貴。
白糖
見脾補。
山藥
見脾補。
米仁
見胃補。
粳米
甘平,得天地中和之氣,平和五髒,補益氣血,入肺清熱利便,晚收者性涼,尤能清熱。北粳涼,南粳溫,新粳熱,陳粳涼,赤粳熱,白粳涼,新米動氣。米泔清熱涼血利小便,用第二次者。
糯米
見脾補。
飴糖
見脾補。
磁石
見腎補。
燕窩
甘淡,平大養肺陰,開胃氣,化痰止嗽,補而能清,一切病之由於肺虛不能清肅下行者,此皆治之。燕肉不可食,損人神氣。
鴨
甘平微鹹,入肺腎血分,補陰除蒸,利水化虛痰,毛白嘴烏老者良。熱血解諸毒。蛋甘寒鹹,除心膈熱。
白鶴血
鹹平,益肺去風,補虛乏益氣力。
阿膠
甘平,清肺養肝,補陰滋腎,止血去瘀,除風化痰,潤燥定喘,利大小腸,治一切血病風病,大抵補血與液,為肺、大腸要藥,傷暑伏熱成痢者必用之,胃弱脾虛者酌用,化痰蛤粉炒,止血蒲黃炒。
豬肺
補肺治虛嗽。
羊肺
通肺氣止咳嗽,亦利小便。
羊乳
見大腸補。
蛤蚧
鹹平,補肺潤腎,益精助陽,通淋定喘止嗽,氣虛血竭者宜之,其力在尾,毒在眼,去頭足酥炙用。
(和)甘草
見通行和。
鬱金
辛苦微甘,輕揚上行,入心包、心、肺,涼心熱,散肝鬱,破血下氣,治經水逆行、氣血諸痛,耗真陰。
廣木香
見三焦和。
白豆蔻
辛熱肺經本藥流行三焦溫暖脾胃散滯氣消酒積除寒燥濕化食寬膨。
藿香
見脾和
甘菊花
見肝和。
延胡索
見肝和。
旋複花
辛苦鹹微溫,入肺、大腸,下氣行水,軟堅消痰痞,通血脈,除噫氣,絹包煎。根治風濕,葉治瘡毒,止血。
砂仁
見脾和。
紫菀
辛苦溫,性滑,潤肺下氣,化痰止渴,專治血痰及肺經虛熱,又能通利小腸。白者名女菀,紫入血分,白入氣分。
款冬花
辛溫,潤肺消痰理嗽,能使肺邪從腎順流而出,治逆氣咳血,主用皆辛溫,開豁卻不助火。
白蒺藜
見肝和。
佛耳草
微酸,大溫肺氣,止寒嗽,消痰,治寒熱泄瀉。
百部
甘苦微溫,能利肺氣而潤肺,溫肺治寒嗽,殺蟲虱,傷胃滑腸。
白米飯草
甘平,潤燥補肺,和中益胃,治吐血咳嗽,熬膏用。
罌粟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