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編輯出版效益(1 / 2)

一、編輯出版社會效益的含義 是指編輯出版工作對社會所起的積極作用

1、編輯出版社會效益是一個正概念

是指出版物對讀者 (受眾)所產生的有益的影響與作用。 標準是多方麵的,最關鍵的是:有利於社發展,有利於社會穩定

2、編輯出版社會效益的構成要素

(1)政治效益

在我國,這是最實在的一種社會效益。 堅村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宣傳黨、國家和政府的方針、路線、政策、法規。

(2)文化效益 編輯出版必須對文化傳播、文化積累起到積極作用。這是最崇高的一種社會效益。

(3)宏觀經濟效益 通過出版發行活動,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出版發行者以外的其他國⺠經濟部⻔、單位及其 成員獲得經濟上的利益。 讀者通過閱讀出版物,獲得了經濟信息、科學技術、生產經驗、經營知識和人生智慧,以此指導 經濟活動,從而獲得了經濟收益。這個宏觀經濟效益際上是社會效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編輯出版工作的社會效益強調的是整體效應 既不強調讀者的個人效益,也不強調出版經營單位的個體效益。

•編輯出版社會效益是指對多數讀者所起的積極作用。

•編輯出版社會效益的實現取決於多數讀者的素質。

•編輯出版社會效益不是指對出版經營者的個體所起的有益的影響,而是指給廣大讀者 帶來了積極影響 。

•不能把是否獲獎或獲得什麼級別的獎勵作為衡量出版物是否具有社會效益或具有重大 社會效益的首要標準甚至唯一標準。因為,評獎並不總是公正的。

二、編輯出版經濟效益的涵義

•是指出版物以商品的形式銷售出去以後為出版發行單位和國家所創造的利潤與稅收。

•是指直接產生的經濟效益。

•在理解出版經濟效益的時候,必須明確兩點:

1.不能把經濟效益僅僅理解為微觀效益。整體而言,講經濟效益並非要求每一種出版物都獲得經濟 效益,而是追求一種相對的宏觀效益—— 一種豐歉互補的經濟收益。

2.不能把經濟效益狹隘地理解為具體的經濟數字。它實際上是指投入與產出的比例關係,要求以最 小的成本消耗,獲取最大的經濟報酬。所以經濟效益的內涵是管理。

三、正確處理兩個效益關係的基本要求

總原則:必須遵守《出版管理條例》第四條的規定:“從事出版活動,應當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

決不能以犧牲社會效益為代價去追求經濟效益。

第七章、我國出版社屬性的演變

一、我國出版社屬性的演變

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我國黨政機關以外的單位可以劃分為兩種:

適宜作為事業單位管理的稱為事業單位

適宜作為企業單位管理的,稱為企業單位(簡稱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