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編輯出版人員與讀者的關係
兩種編輯出版工作的模式:
作者一編者一讀者;讀者一編者—作者 •作者一編者一讀者:以作者的創作為起點,強調作者的作用,強調編輯出版人員為作者服務。是 古代編輯出版工作的慣例,也是我國在計劃經濟時代⻓期推行的模式。
•讀者一編者一作者:以讀者的需要為出發點,強調讀者的作用,強調編輯出版人員為讀者服務。 是現代編輯出版工作的通則。在我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編輯出版理念發生了深 刻變化,這種模式普遍獲得認可,成為主導模式。
讀者是編輯出版人員的服務對象。
嚴格地說,現代(尤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編輯出版工作的服務對象隻有一個——讀者。
•1.從傳播學的⻆度來看,讀者是出版物傳播的目標,是受眾。出版物隻有被讀者接受了、認可 了,才能達到傳播的效果。
•2.從經濟學的⻆度來看,讀者是出版物的消費者。消費是生產的目的與動力。
•3.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編輯出版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讀者主宰。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市場在資源的 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出版物市場由讀者的需要構成,有讀者才有出版物市場。讀者是出版物市 場的主體。出版的最終命運在讀者手中。
•4.讀者是出版物質量最客觀、最權威的評判者。隻有讀者(當然是泛指,不特指讀者的個體)才 能真正站在公正的立場上評價作品的質量:價值。
編輯出版人員為讀者服務的內容與方式:
有兩種情形:有形服務 無形服務 (一)有形服務的內容與方式
有形服務是讀者看得⻅的,主要體現在出版物印刷之後的宣傳、促銷、發行、銷售工作之中。
服務的內容:介紹圖書出版信息、引導讀者閱讀等。編輯出版人應竭力做好為書找讀者、為讀者找書的工作。
具體方式有:
舉行新書演講報告會
組織讀者座談會
開展購書服務(包括⻔市服務和郵購服務)
編輯出版人員到書店售書(如外研社)
組建圖書俱樂部
處理讀者來信(如鄒韜奮)
0讀一編一作 為讀服務(市場經濟→理念→ 主導)
(二)無形服務的內容與方式
無形服務是讀者看不⻅的,主要體現在出版物印刷之前的各個環節的工作中,即體現在采集信息、策劃選題、組稿、審稿、加工、設計與製作、定價等環節的工作中。
在這些環節的工作中,出版人員想讀者之所想,急讀者之所急,充分尊重讀者、體貼讀者,努力為讀者出版價廉物美的精神⻝糧,是為讀者服務的表現。
編輯人員提前介入對書稿內容的策劃與選擇,強化編輯含量,也是為讀者服務。在某種程度上,
這種無形的服務比有形的服務意義更重要。
想之所想善之所急 充分尊重 物美價廉
二、編輯人員與作者的關係1
2、在精神產品的生產活動中,作者、編輯人員的地位與作用因書而異、因人而異,不能一味地認 為作者起主導作用,而編銷人員隻起參與作用
編輯人員與作者的關係是平等的朋友關係
* 編輯人員與作者,都是精神產品的生產者,都是出版物的傳播者。
* 編輯人員和作者互相依存、互相製約。作者的稿件是編輯工作的基礎:沒有編輯人員的勞動,作 者的勞動成果也會湮沒無聞。
作者、編輯人員的地位與作用因書而異、因人而異。
在書稿的創作和編輯過程中,作者始終處於主體的地位。編者提意⻅,提修改方案,要從作者的實際出發,從作者提供的書稿的實際出發,幫助作者實現寫作計劃和完善書稿:不是拋開作者,
由編者去寫作,或者把編者的觀點強加到書稿中去,用編者的⻛格去代替作者的⻛格。
作對象總的來說,編輯人員與作者的關係是平等的朋友關係
(一)作者是編輯人員的合作對象
(二)編輯人員與作者交往的基本要求
1、總的原則是,本著平等、互助、互惠的精神,以朋友的關係共同做好編輯出版工作,實現雙贏
2、樹立良好的編輯作⻛:熱情、謙虛、誠懇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作者,編輯人員都要熱情待人,不能唯作者名氣、地位、身份是從; 都要虛心向作者學習,對於作者的選題與稿件,不能隨意發表意⻅,尤其不能嘲笑。
3、要有磨合意識通過耐心細致的說服、溝通工作使雙方的意⻅一致,也就是以“磨”求合。
4、要掌握與作者溝通的技巧、藝術 與品性高潔、性格孤僻,恃才傲物的作者打交道時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