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皇帝詞人(2 / 3)

趙光義聞言哈哈一笑道:“江義士,本王在此先謝過你出謀劃策,助我大軍攻破金陵城。本王知你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更是個有情有義的俠客。義士一諾千金,原也無可厚非。但天下大勢已趨宋統,連吳越王錢俶都已向我****稱臣了,你又能把李煜送到哪裏去?須知他經年養尊處優,突然做了平頭百姓,也許用不了多久,便會餓死街頭。義士不如把他交給本王,光義也好上奏朝廷,保你做個威風八麵的將軍。就像你結義大哥一樣,為國家效力不好麼?”

“卻不知是誰的國?誰的家?”江永清冷冷一笑道:“江某雖出生草莽,卻也懂得情之所在,義不容辭。似這等以他人生死,來換取自身榮寵之事,在下尚不屑為之。正所謂人各有誌,還請王爺見諒。”

身後傳來一聲歎息,江永清扭頭見李煜愁雲滿麵,悻悻然走了進來,於是勸慰道:“請先生放心,在下寧可與大哥兵戎相見,也絕不會失信於您的。”

誰知李煜卻是愁眉不展,精神委頓地道:“他們說得不錯。想我李煜驕奢慣了,既做不好皇帝,也做不好自食其力的百姓。以其顛沛流離,餓死街頭,轉不如深居幽院,痛定思痛的好。”

江永清見李煜似要放棄逃生的希望,當下沉聲道:“婷兒,你保護李先生乘鶴兄先行,我掩護你們。”公孫婷知道丈夫重諾,於是抽出蟬翼劍,義無反顧地點了點頭。

樓下又傳來趙光義的聲音道:“江義士大可放心,本王以信譽擔保,一定會善待李煜,讓他在汴京舒舒服服地頤養天年。”江永清聞言冷笑道:“哦!囚徒也能舒舒服服地過日子嗎?真是聞所未聞。”

樂逍遙旋即罵道:“這人好不識抬舉。王爺,請讓小臣上去捉那李煜下來。”王懷誌揶揄道:“別往自己臉上貼金了,憑你也是我兄弟的對手?”樂逍遙這才想起範楚臣的下場,心裏當即一咯噔,便唯唯諾諾不敢再多言了。倒是他身邊的師爺為人奸詐,忽然進言道:“那咱們就放火燒屋,逼他們出來如何?”

王懷誌鐵青著臉,破口大罵道:“私毀民宅,該當何罪?我兄弟自有我勸服,無需你等多言。”趙光義攤手道:“隻是你這兄弟油鹽不進,還怎生勸服?轉不如想個法子逼他就範的好。”

趙光義的話,王懷誌不得不聽,當下朝小樓喊道:“賢弟,我神州大地若繼續四分五裂,受苦受難的可還是老百姓啊!秦始皇未統一六國前,各國相互征伐,戰火此起彼伏,導致百姓流離失所,不堪負重。現如今我漢人身居危地,北有契丹虎視眈眈,西有黨項吐蕃蠢蠢欲動,南有大理國虎踞龍盤,若內部諸國再各自為政,打打殺殺,豈非民不聊生?須知,唯有國家一統,方能恢複盛世繁容。外邦各族才會稱臣納貢,不敢再犯我中華。百姓也可豐衣足食,安享太平。賢弟應該明白,國家不可再分,黎民需要安寧。讓李煜流落民間,隻會引起不必要的民變和糾紛。難道這樣的結果,是賢弟你願意看到的嗎?”

聽了王懷誌這番高瞻遠矚的肺腑之言,江永清心生感慨,一時左右為難。其實他也是個深明大義的男兒,又豈會不懂這些道理。隻是江永清生性重諾,自不會輕易食言。再加上與李煜相處日久,已有了深厚的感情,更不忍心將其推入火坑。

李煜黯然神傷,哀歎連連。公孫婷呆在原地,也是不知所措。樓裏樓外霎時隻餘呼吸聲,仿佛不曾有人在對峙。就在雙方僵持不下之際,遠方驀然飄來一曲童謠,洋洋灑灑地唱道:

“江南出了個李後主,詩詞美名揚。說李煜,笑李煜。皇帝不上朝,隻會寫詞謠。亡國方知恨,此生難逍遙。莫說皇帝好,自古聖君少。民怨載道時,咿!一看全沒了。王孫好比是山羊,萬民是青草。一草一木雖說小,畢竟滿山好。若是來年開春時,沒有了青草。羊啊!羊啊!你便跑,也是吃不飽……”

“亡國方知恨,此生難逍遙……”巨大的愁苦湧上心田,李煜頓時淚流滿麵,不由長長欷歔了一聲,誰知身體便如脫了力般,一個趔趄險些摔倒在地。幸好公孫婷及時攙扶了一把,他這才偎依在窗欄上,無限傷感地道:“江大俠,也許這就是鄙人的宿命吧!天意如此,咱們又何苦逆天而行呢!”他說著努力站直了身體,然後朝江永清夫婦拱手道:“李煜承蒙你夫婦不棄,連日來多有照拂,時下無以為報,請受我一拜。”說著便朝江永清夫婦深作了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