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明帝派遣四路兵馬,一並出動討伐北匈奴,其他三路兵馬暫且不提。單講竇固、耿忠率領的一路兵馬,出酒泉塞,經敦煌西出玉門關,北上穿越八百裏莫賀延磧大沙河,到達東天山伊吾南湖一帶。忽然,有探馬前來報告說:“發現前方百餘裏的伊吾廬地,有大批的北匈奴兵馬在集結。”竇固聞聽後,遂下令說:“再探。”“得令。”探馬撥轉馬頭,飛馳而去。竇固見天色已晚,接著又下令說:“耿忠將軍率三千兵馬前行五裏瞭望,做好迎戰準備。大隊人馬安營紮寨,埋鍋造飯。”“得令。”耿忠點清兵馬,前行五裏列隊瞭望。隨著“轟隆”一聲炮響,大隊人馬頃刻便紮下營盤。
夜幕降臨時,假司馬班超走進帥帳,對竇固說:“將軍,為防止北匈奴夜襲大營,臣願率三十騎兵巡防大營。”竇固點頭應允。是夜,伊吾地的天氣是十分寒冷的,雖然已是初春二月,但夜裏的最低溫度也降到了零下二十度左右。此時,班超正率領三十名精騎巡防在漢軍大營的周邊。雖然天氣寒冷,但他們卻是精神抖擻,一刻也沒有放鬆對大營周邊環境巡查,甚至是一草一木細微變化的觀察與偵測。伊吾當地有句俗語,“伊吾的天,說翻就翻”。
就在班超他們拍馬巡查大營不大一會兒,突然大風驟起,飛沙走石,遮天蓋地,能見度不足十米。班超他們騎在馬背上,被大風刮的搖搖晃晃的很不得勁。他們索性跨下馬來,牽著馬步行巡查。猛然間,聽到不遠處傳來“得得”的馬蹄聲,班超頓時警覺起來,立即命令兵士上馬,準備戰鬥。緊接著,班超又命令巡查的兵士分作兩個小隊,尋著馬蹄聲包抄過去。不到片刻,即發現有十幾個匈奴兵士,正在風沙中向西奔去。班超一揮手,巡查眾兵士即刻風馳電製般的飛速衝向前去,即刻就將北匈奴兵士包圍起來。
班超厲聲對北匈奴兵喝道:“番兵,趕快下馬投降!”這時,突然有一員匈奴兵士也不搭話,猛揮手中寶劍“刷、刷、刷”地上下翻飛,猶如閃電般的衝向班超,揮劍就砍。班超迅疾舉劍來擋,隻聽“嗆”的一聲,金星火花四射,擋開去,回手一劍,正中麵門,那番兵慘叫一聲,跌下馬來。其餘十幾名番兵見狀,驚恐地滾下馬來投降。班超令人將投降的番兵捆綁起來,接著又命令馬弁繼續帶隊巡邏,自己便和五名兵士押解俘虜返回大營審訊。根據俘虜的口供,得知北匈奴呼衍王,聞訊漢朝大軍前來西域討伐,便糾集車師、蒲類、呼揭等國一萬多兵馬,前來對抗漢朝軍隊。呼衍王認為漢軍遠道而來,又途經八百裏莫賀延磧幹枯的大沙河,到達此地必定人困馬乏,可輕而易舉的擊敗漢軍。
於是,命令把大量的軍需輜重向山北的蒲類海轉移,留下的全是精兵強將。在伊吾廬地擺兵布陣,隻等漢軍到達一舉殲滅。俘虜還供說,他們是被呼衍王派往鄯善國去的使者,呼衍王想聯絡鄯善國出兵,準備抄漢軍的後路,圍而殲之。剛被漢軍斬殺的那位匈奴軍士,是一位裨小王。他們是陪同裨小王前行的,隻因天氣驟變,風沙彌漫而迷路,誤闖漢營被擒。根據這一重要情報,竇固、耿忠和班超等人在一起慎密研究,製定了一個完備的伊吾廬作戰方案。伊吾廬地及東天山一帶還有民謠稱,“大風不過午,過午連夜吼”、“傍晚起風天明止,天明不止刮對時”。
可別說,這些民謠還真靈。狂風吼了大半夜,及至天明時還真的嘎然而止,風平沙靜,天氣一片晴朗。一夜平安度過,也未見北匈奴前來襲營。大概北匈奴也是畏懼這狂風巨沙襲擊吧。卻說這邊漢軍大營即時升帳,竇固坐大營正中,各將軍及郡兵首領站立兩旁。竇固向眾將士掃了一眼,口中喊道:“將士們!”“禆將在!”眾將士同聲答道。竇固又說:“今日進擊伊吾廬,攻打呼衍王。諸將聽令!”“是!”眾將齊聲答道。竇固接著命令道:“班司馬。”“末將在。”班超出列答道。“令你為前鋒軍統領,率五千兵馬,前去伊吾廬殺敵破陣。”“得令。”班超拱手答道。“耿將軍。”竇固令聲又起。“末將在。”耿忠出列答道。“令你率三千兵馬殿後,對於敢來襲擾我軍之敵,格殺勿論。”竇固正色說道。“得令。”耿忠拱手答道。竇固接著又高聲喊道:“此次戰鬥,非同小可,不是虜死就是我活,大家尚須奮勇殺敵,報效國家。違令者斬,畏縮不前者斬。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