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皇就是在這樣百花齊放的美景下一眼看中了母親這朵牡丹花。
父皇總說,初見母親的時候,隻覺得母親是個體態豐腴、楚楚動人的女子,與身周其他入宮的女子相較,的確貌勝一籌,可也並未多作關注。後來常常聽宮中人談論,說是這位武家的才人不僅貌若天仙,還頗有文采。閑暇裏母親會和眾女一同寫詩作畫,談古論今,隻有母親是才德最為出眾的一個。父皇瞬時對之欽慕不已,又聽聞武才人是個性格剛烈的女子,不禁對她暗生情愫。
礙於母親那時名義上還是先皇的妃子,我的父皇也隻是皇太子,因而兩人隻有表麵感情,並無風花雪月之事。感業寺一別,不知引出了二人多少愁緒。父皇實在忍耐不得,就偷偷給母親寫信,以此來維護那份純純的思念。
那時父皇宮中最寵幸的是蕭淑妃和王皇後,兩個女眷經常互相吃醋,胡鬧生事,惹得父皇好不頭痛。
王皇後聽聞父皇一直與感業寺的一個尼姑藕斷絲連,趕忙將她招入宮中,大大方方讓她伺候父皇,實則是為了扳倒蕭淑妃,以毒攻毒。
她從不曾意識到,我的母親在父皇心中的地位遠不是她所想那麼簡單。母親用她獨有的心計和手段一舉除滅兩大障礙,蕭淑妃的兩個女兒也不免於難。
母親總是告訴我,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必須不顧一切做出犧牲,否則最後什麼都得不到。
她也的確是如此行事的,除了王皇後與蕭淑妃的後嗣,就連當初虐待母親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兄長,也得到嚴酷的懲戒。母親嫉惡如仇,對所有她看不慣的人全都處以極刑,毫不留情。
我想,母親是有道理的,無論如何,母親都是為了我好,她能走到今天這個地位,肯定有她的原因,而我若想也和母親一樣活的光芒四射,就必須學會她所有的手段和心計。
我是眾兒女中最像母親的一個。我一直夢想踩著母親印好的腳印去成長,像她一樣地成長。
直至有一天,父皇母後忽然召見我,麵露難色,說是有人看上我了,要提親。我的心撲撲直跳,似小鹿亂撞。
我要出嫁了嗎?
是哪家的王孫貴胄呢?
然而我卻萬萬沒有想到,前來提親的,竟然是吐蕃王子!
---------------------------
注:二七年紀是1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