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0章 通惠河滔滔留見證(2 / 2)

忽必烈接過,急忙打開,他不知道鐵木耳此去是吉是凶,心裏頗為緊張不安。可是,當他看過奏折以後,懸著的心倏然放了下來,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高興地說:“好啊!伯顏不愧是朕的愛將,朕削了他的兵權,他不但不怨恨朕,還剿平了海都,用心輔佐鐵木耳。這樣的忠臣怎麼可能跟朕有二心呢?哼,都是那幫大臣吃飽沒事幹,胡言亂語,險些壞了朕的大事。經過這件事朕終於明白了,當皇上耳根子不能軟,耳根子一軟非壞事不可。”

忽必烈命徹裏代擬聖旨,宣伯顏回朝,擢升為當朝宰相。

一天,郭守敬進宮向忽必烈稟報,說:“大運河的京城部分已經挖好,全線貫通了。臣是特意來向聖上報喜的。”

忽必烈高興得一下子從禦座上站了起來,激動地說:“啊?全線貫通了?這麼說,從大都就可以乘船直接去揚州、杭州……江南了?”

郭守敬說:“不錯。陛下親征乃顏時,京城的河道就挖通了,正在積水潭修大碼頭。最近,碼頭也修好了。臣今天來,一是請皇上為大運河賜名,二是請皇上親自去看看,咱們的大運河很可觀很氣派呀!大都有了水,嘿嘿,還真有幾分江南水鄉的味道。”

忽必烈有點坐不住了,說:“聽郭愛卿一說,朕有點兒坐不住了,真想馬上就去看看。你們想想,大運河從杭州到大都,貫穿南北,多麼遙遠呐!壯觀!氣派!宋、唐、漢都沒有挖過這麼長的河!朕一定要去看的!”

徹裏說:“皇上,您的病……”

忽必烈打斷他:“朕沒病,就是有病,病得起不來,也得叫人抬著去看看!”

在夏末秋初的一天,忽必烈視察了大運河的的京城部分。

這天的天氣格外好,風和日麗,陽光燦爛,湛藍的天空中飄浮著幾朵輕盈如絮的白雲。

忽必烈在郭守敬和眾大臣陪伴,來到積水潭碼頭,大運河壯麗而旖旎的景色使忽必烈精神為之一振。

大運河河道寬闊,滿河秋水晶瑩澄澈,碧波蕩漾,讓人看了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兩岸綠樹成蔭,河中白帆點點,來往船隻穿梭而過,水鳥追逐嬉戲。碼頭上人來車往,裝船卸船,十分忙碌。待發的客船正在催促旅客上船,尚未起錨,新開來的客船又停靠在碼頭上,船上旅客大都操著江南口音。

在修大運河前,大都是沒有這樣的景象的。忽必烈顯得很激動,興趣盎然,樂得合不攏嘴,連聲說:“嗯,太壯觀,太了不起啦!郭愛卿,從這裏真的能坐船到江南?”

郭守敬說:“當然是真的,最遠能到杭州。喔,您看,那條船就是從江南開來的。”

忽必烈隱約聽到下船的人都操著越語吳腔,頭點得象雞啄米。

忽必烈又指著正在裝貨的一條船,問:“那條船裝的是什麼貨物?要運到什麼地方去?”

郭守敬親自過去查問,回來對忽必烈說:“回陛下,裝的是鹽巴和山貨,是運往鎮江的。”

忽必烈感慨地說:“有了這條大運河,南北往來真是方便多嘍。記得有一年大豐收,成千上萬擔官糧都要陸路運輸。趕上天下大雨,累死了不少運糧的牲口,還黴爛了許多糧食。真叫人心疼啊。現在好了,有了這大運河,哈哈,走水路就方便省力多了。這大運河的修通,為國家帶來福祉,為百姓帶來恩惠,就叫做通惠河吧。”

“通惠河?這名字好!”郭守敬興奮地說,“謝萬歲賜名,就叫通惠河。”

眾大臣由是一片讚頌聲:“皇上賜名,澤被天下。”

忽必烈說:“朕當年去江南,隻顧了打仗,哪有心思欣賞美景呀?現在太平了,江南肯定大變了樣,朕真想去江南看看呀!可是,就怕朕的身體……”

眾大臣明知忽必烈已年近八旬,精神體力大不如前,依然說:“陛下龍體很快會健壯起來,一定能成行的。”

大概是路走得太長了,忽必烈身體感到有些不適。徹裏急忙把他扶住,說:“皇上,您不要緊吧?”

忽必烈竭力支撐著,強顏作笑,說:“沒事,朕沒事。走,再去看看那座水閘。”

忽必烈難得有這樣的好心情,徹裏和眾大臣雖然很擔心他的身體,但都不忍心去阻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