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忠臣遭疑 伯顏兵權被剝奪(1 / 2)

忽必烈班師回到大都以後,立即向兵部了解伯顏平定了海都沒有?戰爭進行到什麼程度了?得到的回答卻使他大感意外。

兵部說:“伯顏的大軍一直據守和林未出,並未與海都交戰,雙方甚至沒有一次真正的接觸。”

伯顏是滅宋主帥,功勳無人可比。功勞太大,容易野心膨脹,藐視君威,甚至生出謀逆篡位之心。功高蓋主淩駕君王之上的先例,在曆朝曆代並不少見。

所以,伯顏的異常舉動,理所當然地引起大臣們種種懷疑和不安。紛紛上書忽必烈,有的說:“伯顏按兵遲遲不動,形跡十分可疑。如果他與海都勾結起來,後果不堪設想。”有的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伯顏形跡可疑,不得不防。”還有的說:“當斷不斷,必受其亂。事關社稷安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請忽必烈采取果斷措施。

應當說,忽必烈對伯顏是信任和了解的,從內心講,他不相信伯顏對他懷有二心,更不相信他會與叛賊海都勾結。忽必烈知道,海都十分狡猾,伯顏之所以沒有出兵,或許是在等待合適的機會。但他的看法立即遭到大臣們的反對,等待機會也不能等這麼長時間呀?這麼長時間與叛軍和平相處,拒不發兵,其用心非常可疑,或許是一種默契和陰謀。脫歡也說:“父皇,兒臣以為諸位大臣說得有理,這種關乎社稷安危的大事,還是小心為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不然,事情真的發生了,後悔就來不及了。”

帝王對臣下的疑心蓋過了信任,忽必烈是帝王,不能不為江山社稷著想,為防萬一,他決定立刻派欽差去和林接替伯顏。皇子脫歡主動請旨前去。但是,忽必烈沒有派他去,而是把這一重任交給了皇孫鐵木耳,由禦使大夫玉昔帖木爾輔佐。因為,在忽必烈的心目中鐵木耳是將來的皇位繼承人。他禦駕親征乃顏,特讓鐵木耳留守監國,主理朝政;如今,又讓他作欽差統領北疆兵馬。忽必烈的目的很明確,一是為了使鐵木耳得到曆練,二是為他在大臣中建立威信。臨行前,忽必烈對鐵木耳說:“朕給你諭旨和尚方寶劍,到和林後,接替伯顏,總領北疆兵馬,伯顏歸你節製調用,如出意外,準你便宜行事。你行動要快,在他尚未反應過來之前就下掉他的兵權。”

鐵木耳明白,忽必烈說的“意外”就是發現伯顏心存異誌。會意地向忽必烈點點頭,說:“孫兒謹記。”

鐵木耳和禦使大夫玉昔帖木爾帶著忽必烈的諭旨和尚方寶劍,日夜兼程,向和林而去。

忽必烈送走鐵木耳以後,覺得渾身疲憊無力,是啊,他太累了。他自己很清楚自己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嘍。他親征乃顏,就是硬撐著去的。他決定邀廉希憲一同去西山溫泉宮泡泡熱水藻,說說話,放鬆放鬆。

兩位老人泡在放著花瓣的熱水裏,渾身冒著熱汗,仿佛每根血管每個細胞都舒展開來,舒服極了。兩人閉著眼睛,體味著這難得的人生享受。說起征乃顏,忽必烈頗為自豪,說:“怎麼樣廉孟子?朕還不老吧?這就叫虎老雄威在,英雄不減當年。”

廉希憲卻撇撇嘴說:“你呀,糊弄別人可以,糊弄不了我,我知道你是在硬撐著。”

忽必烈噗嗤笑了,說:“真是什麼事也瞞不了你,說實在的,真是老了,不行嘍。”

廉希憲問:“你叫鐵木耳去和林接替伯顏了?”

忽必烈沒有睜眼,點了點頭:“嗯,已經走了好幾天了。”

“糊塗!你糊塗啊!”

“啊?”廉希憲毫不遮掩直截了當地說忽必烈糊塗,忽必烈勃然大怒,霍地從水中站了起來,瞪著大眼珠子厲聲喝問:“你敢說朕糊塗?”

廉希憲依然很平靜,說:“你發什麼火?你本來就糊塗嘛?你說實話,你相信伯顏會背叛你?”

“這……”從忽必烈的內心講,並不相信伯顏會背叛他,但他是帝王,不得不格外謹慎,防範萬一,他有他的苦衷啊!想到這裏,他長歎一聲,對廉希憲說:“朕是皇帝,伯顏手中握有兵權,朕不得不防呀!”

廉希憲說:“你這哪是防呀?你這是多疑。不知你想過沒有,這樣的多疑會使忠良寒心,弄不好還會把忠臣逼反呐!”

“啊?伯顏不會被逼反吧?”忽必烈心中一凜,他確實沒想到事情如此嚴重。

可是,鐵木耳已經走了好多天,追是追不回來了,隻有靜觀其變。

忽必烈心裏很清楚,他能夠比較順利地平定乃顏叛亂,與伯顏在和林有效地牽掣住海都是很有關係的。乃顏本來已經與海都商定同時向和林進攻,但奸猾的海都並沒有行動,而是在觀望事態的發展。如果乃顏進展順利,他便發兵;如果進展不順利,或是失敗,他便按兵不動。所以,乃顏雖然全軍覆沒。他卻沒有受到絲毫損失。這是海都的一貫做法,從不貿然行動,絕不打無把握之仗。這也是伯顏與海都形成長期僵持狀態的原因。海都叛亂以後,得到宗王明理鐵木兒小響應,二人合兵一處力量大增,但海都依然不肯出營兵交戰。伯顏想盡快剿滅此賊,但一直找不到機會。貿然進攻又怕中計上當,所以才形成長期僵持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