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第67章美人窗前獨坐,函授麵世夜校創辦(1 / 3)

題記:

高考改革函授麵世夜校創辦文盲減少。 WwWCOM

美人窗前獨坐,情緒低落,神色落寞,惹人憐愛。

11月11日,新華社布了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結果,調查表明199年人口情況與199年人口普查時相比,全國人口文化程度有全麵提高,文盲和半文盲的人數有所減少。廣播裏播了這樣一條新聞。

遠處,邊的晚霞顯得那麼絢爛熱烈暖洋洋,可是,深秋傍晚的風,已漸露淒涼,一忽兒掠過,絲絲風寒。

吃過晚飯後,416寢室三個女生坐著閑聊,順便聽聽廣播。最近的冷倩,貌似活潑了好些多,呆在寢室的時間也多了些,不像前段時間,一吃完飯,就捧著書本甩著馬尾去上晚自習了,也懂得在寢室裏稍稍坐會兒,遠眺一下晚霞,仰望一下空,清點一下星辰什麼的,偶爾,俯看一下窗台,垂頭沉思休息片刻了都還沒暗夜,哪來的星辰?扯蛋吧?。變化是潛移默化的,是循序漸進的,是非常喜人的。

不知是誰在桌子上扔了份中國教育報,估計是黃翠蓮,上麵有一條消息標題引起了冷倩的注意,標題是199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範圍。雖然,已經參加過了高考,但仍舊比較關心,就拿起來看了看。

上麵寫道,199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中,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曆史、英語、俄語、日語幾科針對199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的全日製中學教學大綱修訂本和1994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的全日製中學教學大綱修訂本中的內容進行調整,其中:

數學科:對文科考生“反三角函數和三角方程”,“參數方程和極坐標”不作要求。

物理科:初中教學內容部分不作要求。

曆史科:初中教學內容部分不作要求,高中“世界古代史”不作要求。

政治科考試範圍是全日製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大綱試用稿,高中一年級教學內容,經濟約占;高中二年級教學內容,哲學約占;高中三年級教學內容,政治約占4;時事就是1994年5月1995年4月期間的國內外重大時事,約占1。

前兩三,冷倩和秦悅還在爭吵高考會不會進行改革,沒想,話音未落,高考改革的文件已經下了,隻是,這改革的幅度實在太,僅限於部份科目考試調整上,連皮毛都算不上,其實這些和94年高考時候的要求基本差不多。

高考改革,年年喊,年年改,年年改,年年喊,可惜,時值今日,貌似變動很,收效甚微,估計,這也是國家最頭疼的一件事了。

創建於195年的全國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統一考試製度,是我國一項獨具特色的教育考試製度,是一定曆史時期社會需要與考試自身展規律相結合的產物。在當時,開創了高校招考製度的,對於高校選拔合格新生、平衡各地教育水平、改善教育布局、提高教育質量,以及實現國民教育機會均等,都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實行了4多年之久的高考製度,對於促進我國人才的成長和推動全民族文化展可謂“功德無量”,高考為高等學校選拔了數以千萬計的優秀新生,為我國的高教事業展、經濟建設及社會文明進步立下了汗馬功勞。

高考涉及到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整個中國教育的興衰成敗,意義非常重大,尤其是教育牽扯到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對中國教育、國家前途、民族命運有很大的影響。鑒於此,一路跌跌撞撞走來,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曾多次對高考製度進行了改革,自195年開始到1977年恢複高考前,我國的高考經曆了統一招考生、停止招考和推薦入學的曲折階段,而自1985年以來,高考則是進入多元化改革時期,分別經曆實行招生多元化、實行高中會考製度、實行“”方案、實行標準化考試幾個階段,可謂改革力度不可謂不大。至於打鬧方麵,諸如改革科目設置、考試內容、考試形式、錄取方式等,則更是一刻都未曾停歇。然,即便如此,呼籲改革之聲仍不絕於耳,大有大軍壓境城欲摧之勢。

冷倩看完之後,順手把文件往桌子上一扔,叱道:“這初中教學內容不做要求,不是廢話嘛?初中的所有知識基本上不都在高中時重新溫習了一遍嗎?”,“就是,曆史就不提了,都是從頭到尾地再學習了一遍,那個物理,要是沒有初中的知識,怎麼可能學得了高中的物理?這不是開玩笑麼?”,秦悅瞄了一遍後也是同樣觀點。

“不過,那個對文科考生反三角函數和三角方程、參數方程和極坐標不作要求,這個修正倒是比較不錯。”冷倩道,“嗯,這個挺好,是文科的福利啊。”,秦悅也表示讚同,“不過文科以後找工作似乎不太好找,還是理工科比較吃香一些。”

“現在文科和理科分得挺清楚的,不像前幾年,是文理分科,其實跟沒分差不多,文科學生依然埋頭在學理科的知識。”冷倩頗為埋怨道。

“是的,學習理科的知識頭疼死了。對了,據,高考接下去要實行各高校自主命題、單獨招考的模式了?這好像又走回去了吧,好像三十年代時,北大清華就是采用這種模式的,對吧?冷倩?”秦悅衝冷倩問道。

“是的,並且還沒有分數線的問題,有特別專長的學生可破格錄取,像錢鍾書先生考清華時數學隻有15分,但外語和國文很好,從而被破格錄取了。”冷倩笑道。

錢鍾書先生有句名言,那就是“婚姻如同墳墓,外麵的人想進去,裏麵的人想出來,結果,都堵在門口了,外麵的人進不去,裏麵的人也出不來,最後,沒辦法,隻好把門給拆了,結果,孤魂野鬼都跑了出來,飄得整個城市上空滿滿都是。”。這好像不是錢鍾書先生的吧?

“哇,這麼爽呀?!不用考試多好呀!我就最討厭考試了,這個改革好。”,“年年都高考改革,你們高考還能改成什麼樣子呢?”黃翠蓮插進來問道。

“還能什麼樣子,高考造就了應試教育,也成就了不少人,不過,更多的人在過這個獨木橋時掉到河裏去了,要想徹底地改革,那是不可能的了,但是現在高校已經在擴招,不別的,上高中的門檻降低了好多,這已經是一個不的進步,就像廣播裏的那樣,半文盲和文盲人數正在減少,全國人民的文化程度全麵地提高,多好啊。”冷倩道,綜合了廣播裏聽到的消息略加演繹。

隨著時間推移教育領域的國際競爭加劇,以及高等教育規模和高校辦學自主權的擴大,在當今世界各國已普遍達成教育和人才對經濟具有巨大推動作用的共識下,統一高考存在重才輕德、壓抑考生個性和求異思維、束縛人的創造性及專業化展、缺乏特色和靈活性、“一考定終身”、引導人成為考試的機器和奴隸等缺陷弊端,已經越來越顯現出來,特別近幾年來,社會各界一直激憤地抨擊“中學片麵追求升學率”,並對高考的指揮棒作用群起而攻之,高考改革的呼聲日漸高漲。

此時此年此月,社會各界對高考的抨擊,普遍集中在“一考定終身”,壓抑個性化展所有考生不分男女老幼,統統都需要學習自己不喜歡不感興趣以後將來用不到的知識科目。主要指理工科不分科,即使分科,也有科目交叉、邊界模糊的現象。,並且各科知識普遍深澀難懂之上,群情激憤,鬥誌昂揚。一直有學者呼籲,要求參考西方特別是英美等達國家,注重個性化展,甚至要求大力擴大中專生招生力度,鼓勵大批高中畢業生直接報考中專。其實,這嚴重的脫離了此時的中國國情,此時的英美,已是達國家,人才的需求呈現兩極化的狀態,社會需要的是基礎理論紮實全麵專業化程度高能通觀全局的管理人才和高屋建瓴的設計人才,同時需要大量的具備基礎理論知識專業操作能力強的技術型人才,這也是英美采用如此教育方式的根本原因。而此時的中國卻普遍存在著文盲和半文盲,大麵積地普及提高人們的基礎理論知識,是國家的當務之急,如果采用歐美等西方達國家的策略,無異於拔苗助長飲鴆止渴,正所謂力之想至時未逮也。

此時此年此月,中國的教育製度,從普遍表象上看,犧牲了絕大多數人的創造性,抹殺了絕大多數人的個性化展和創新精神,同時培育了數以千萬記基礎知識紮實碌碌無為的知識分子和勞動者。這個結局,造成了中國長期缺乏創新型引領型傑出型的人才,絕大多數人淹沒在無謂的繁瑣的學習中,而我們需要做的是,靜靜等待,等待踩著我們肩膀繼續前行的突出創新者的出現。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二十年以後,當大家仍在抱怨中國人的學習過於寬泛化、程式化、深澀化時,西方已經開始轉而向中國學習基礎教育。西方開始效仿中國,在科目設置上,也朝深度廣度展,甚至開始學習中國的某些課程的具體設置,英國向中國學習數學課程設置就是個典型的案例。下之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實,這個道理非常簡單,學習就像是雪地鏟雪,如果你隻鏟一條道,你很快就跑到前麵去了,看上去好像鏟得很快,其實,你就鏟了一片麵積,如果,你左鏟鏟右鏟鏟,鏟了一條寬寬的道,看似進展緩慢,可是,等結束轉身回望時,你會現,你鏟出了好大一片地。看似雜亂無章的漫學習,其實在潛移默化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當我們想更上一層樓時,就具備了充足的必要的理論知識。理論上來,中國受過基礎教育的人,都屬於正則擺放三角型的知識型人才,基礎紮實全麵,利於以後繼續深造和專業化展。當我們站在二十年之後再往回看的時候,我們可以現,其實,我們失去的是少數創新型專業型個性化的傑出引領者,而我們得到的是千千萬萬具備普通理論知識和較強操作技能的人才,其中的得與失,一時還真的很難講。在國家層麵,是大大的得,在個人方麵,也許,對一部份人來,是大大的失。如果有犧牲,那麼,就是犧牲了部份本可脫穎而出引領潮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