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1 / 3)

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機廠派到俄國學習的技術人員裏麵, 有讀大學的,有上職業教育的,最短兩年, 最長三四年, 孫浩是最先畢業回國的,陳澤默因為論文原因要申請延期。

畢業延期不能怪陳澤默, 一個原因是學校的數學學院的蓋爾哈特副院長, 那個在學生眼中古怪的小老頭,在陳澤默連奪幾次數學獎之後, 主動找上門要他解決一些問題,陳默澤當時並不知道他的身份,開口說找他解題需要酬勞, 然後在半年的時間從蓋爾哈特教授的手裏得到了一萬多馬克。

因為是老主顧了, 而且對方還提供了大量的參考資料,陳澤默主動跟他提起來可以打折,結果這個古板的日耳曼人鄭重的跟陳澤默商量起轉院的事情。

陳默澤喜歡數學不假,但並沒有改換專業的打算,這個老頭遭到拒絕也不氣餒, 照舊像從前一樣找陳澤默解答問題, 但這些難題都是正在研究的推導和理論, 大量學習和計算都未必有結果, 不管成功與否, 都需要陳澤默在數學上花費巨大的精力。

明明知道很難, 陳澤默還是一頭紮了進去。

明明知道短時間內不會有什麼進展,這個難纏的老頭每星期都會跟陳澤默探討進展……

陳澤默的老師是蓋爾哈特教授的學生, 看過陳澤默的論文, 表示以他的能力還能更好, 希望他在新的學期繼續努力。

因為荷蘭的一家企業對他們的新型光伏逆變器感興趣,希望以三十五萬馬克獲得專利轉讓,而國內農機廠也開始對光伏逆變器開始研究生產,陳澤默回國倒不是主要的。

一般來講,不論是資金還是時間,一項技術從研究成果到產品成型所需投入是研究過程的數倍,光伏逆變器是黎陽和陳澤默還有徐國華等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在黎陽和徐國華還不能回去的情況下,陳澤默留在德國更好。

新的一年,遠在B市的塗林教給黎陽用電子郵件,這樣黎陽再翻譯文獻,不單方便快捷,也不用擔心被請去問話。

將最後幾個冰涼的餃子咽下去,譚帥看到工廠門口有個黑影,立刻跳下車,其他人也飛跑著跟了上去。

果然,這個號碼一打通就找到了譚帥,熟悉的聲音夾雜著呼呼的風,黎陽問他在幹啥,譚帥說在吃餃子,黎陽就當他是在吃飯,告訴他去背風的地方,小心風大咬到舌頭。

忙碌了幾個月,正好是除夕的這一天,黎陽跟德國鋼鐵公司簽訂了合同,從慕尼黑到柏林已經是深夜,離他簽證到期還有五天。

所以,陳澤默畢業延期了。

黎陽到德國一年半,他們鳥槍換炮,實驗室從地下搬到了郊外,農機廠撥款,利用課外時間,他們花了幾個月將新實驗室布置好。

冷風將黎陽的鼻子吹的冰冷,看著道路兩邊牌子上寫的五顏六色的字,恍然發覺原來今天是節日,街道旁邊的房子裏響起音樂聲,璀璨的光從玻璃裏麵透出來,黎陽突然想起他大四畢業的那個晚上。

已經拿到畢業證書的黎陽推遲了機票。

廠裏派來的新的一批大學生就快要到了,而跟黎陽同行而來的兩個人也即將要回國,隻有徐露露時不時的同他們小聚一番。

雖然遠在七八千公裏之外,但是海城的各種變化黎陽都聽黃立安在電話中說了,南山那邊的垃圾處理廠正在被整治,有風聲說長尋坡兩邊的棚戶區要改造,大毛他們快要回國……

報紙上的報道隻是冰山的一角,黎陽在看的時候都不會想到,這次危機還牽扯到了他們。

八月份,新型的光伏逆變器產品化成功,黎陽幾個人開慶功宴,酒足飯飽的時候,接到了鄭鐸的電話。

接電話的是邵然,他在值班,邵然給了黎陽另外一個電話號,能夠聯係上譚帥的。

將手伸出,在空氣中做出一個摟抱的姿勢,伴隨著音樂,黎陽在風中跳了一段探戈。

譚帥確實是在吃餃子,還是在車上,車停在郊外一個黑漆漆的地方,不遠處是一家工廠,這家工廠曾經是市級的示範單位,現在已經停工了。

每次都能聽到關於海城的大新聞,而黎陽每天的學習和生活好像一成不變。

周圍突然響起掌聲,黎陽臉一熱匆匆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