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1 / 3)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十多年前, 卡爾的父親是蘇聯第一批援建項目的工程師,跟許琰的父親是同事,卡爾教授是在東北出生, 跟許琰一起長大, 直到六幾年的時候,他們一家回國, 從那之後再也沒有見過。

黎陽手拿著電話, 聽許琰老師在對麵說話,“我還以為他在俄國, 托人找了快二十年……”

卡爾的母親是一位德國的姑娘,因為一些特殊原因,他們一家回國後不久又輾轉到了當時東德, 卡爾也曾經尋找過兒時的小夥伴, 可陰差陽錯的是,許琰的父母病逝後,他改成了名字,隨母姓,從北方搬到了海城, 這些年卡爾的尋找也都落空。

因為父親的影響, 兩個人小時候都對汽車著迷, 約定好以後一起去德國和美國留學, 分別汲取兩個國家的長處後在一起造最厲害的汽車……

少年時候的夢想炙熱而又天真, 長大後兩個人都遇到了很多事情, 雖然萬分艱難,但依舊記著曾經的諾言。

但戲劇性的是, 按照約定應該去美國留學的許琰為了找小夥伴去了德國, 因為同樣的原因, 卡爾在德國等了幾年後,去了美國,兩個人在不同的時間裏錯過了……

回國後,一直奔波在各種項目之間,許琰多次去往俄國,都無功而返,直到黎陽給他打電話,這才知道找錯了地方。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許琰曾經在報刊上看到過卡爾教授,上麵介紹的是卡爾教授和他的團隊的新成果,許琰甚至還跟自己的學生討論過相關信息,他壓根沒想過那大胡子下麵是一直要找的人。

別說他了,就是一周要聽卡爾教授三次課的黎陽也沒認出來,大胡子和照片上的清秀少年相差太多。

這些文獻和期刊大都在圖書館,特別重要的內容,黎陽會把德語原篇複印一遍,然後再翻譯,另外一部分則是直接翻譯下來,標注好,如果有不對,以後還能再查缺補漏。

黎陽還沒睡醒呢,就被帶到了警察局,警察指著那兩個應該在郵局的箱子,問是不是他的。

兼顧著農機廠和物流公司,譚帥的工作十分繁重,每天吃住在工作單位,忙的不可開交。

前一天晚上,黎陽還在電話中讓譚帥注意收他的東西,第二天一早,房門就被警察給敲開了。

但有一堆申請材料等著完善,黎陽也沒有感慨太長時間,收拾心思,又投入到實驗之中。

箱子是他的沒錯,裏麵的資料也都是黎陽親手寫的,查看完,黎陽點點頭,然後他就被留下來詢問。

農機廠的新項目很多,逆變器這種並不包括在內,需要在國內先調查一下。

當柏林的街道上鋪滿了紅色和黃色的樹葉時,黎陽將整理好的兩箱子資料郵寄回國。

吃飽喝足,徐露露會抽查黎陽的翻譯工作,指點出其中的一些錯誤,黎陽再進行修改,總的來說,準確率越來越高了。

通過電話,黃立安將報紙上的內容讀給黎陽聽,然後按照黎陽說的,將報紙保存下來。

下半年,黎陽在新聞上看到了組串式光伏逆變器開始大規模的應用,逆變器的未來市場十分廣闊,他和陳澤默還有徐國華等人展開了討論,最後黎陽把討論的結果彙總成了報告,給農機廠的孔國慶打電話先通個氣。

黎陽當然清楚他的工作繁重,他分擔不了,幹著急也沒用,隻能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新學期,課業依舊繁重,隨著逆變器的專利申請成功,黎陽又開始翻譯各種刊登出來的技術研究報告。

1995年農機廠在譚帥的帶領下開始展露頭角,十幾種農用機械銷量猛增,除此之外,生產的柴油發動機和壓縮機備受好評,還登上了海城的報紙。

第二學期,黎陽他們聽課順暢起來,從中國回到德國的卡爾教授終於刮掉了胡子,英俊的臉龐露出來,不光黎陽,其他同學也都是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