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章 土裏挖食(1 / 1)

一大早,小春吃完了粥,是六七歲的二姐用昨晚吃剩的剩飯熬的剩飯粥。

煮開放點鹽就是了。

原本媽媽想用剩飯全部拿去喂雞,早上煮新鮮米飯吃,三春阻止了。

廢話,現在眼看糧食就要不夠了,父母好像都看不見似的。

一天三頓的大米飯使勁造,天天一早煲一大煲飯,煲一次吃一天。

隔天剩了就全部喂那麼幾個雞,怪不得年年要拉那麼長時間的糧荒。

沒有計劃啊,其實是農閑的時期,可以少煮一點米飯的。

估計父母也是沒辦法,現在的人肚子裏一般沒有油水,容易餓。

家裏還有一堆小孩子,自己不吃,她們也要吃,不就是隻能煲一煲大米飯填肚子嘍。

小春領著二姐拿著削尖的棍子,帶著一個小竹籃到村裏菜地邊,挖野菜準備回去喂雞。

她們吃了原本給雞的糧食,不就得給雞補回去了。

得益於廣東天氣好,雖然才是三四月,四周入目全部一片茂密旺盛的綠色。

生機勃勃的野菜到處都是,看著就讓人心生歡喜。這些在後世都要好多錢一斤呢,而且在菜市場要靠搶才能買到呢!

現在眼前滿地都是,爽歪歪的。

可是怎麼從沒有見父母撿回來吃過,最多是村民們撿回去喂豬而已。

好奇怪喲。

在兩個妹妹挖野菜的時間裏,大姐自己背著書包上學去了。

整個大隊隻有一間小學學校,所以80年代的小孩子,都是小小的一個人背著書包,跟著村裏的大孩子約好一起上學。

那時父母接送是沒有的,也沒有發生過什麼丟孩子事件。不過這時代消息嚴重閉塞,也許別的地方有,人們不知道而已。

二姐要到九月才能上一年級,現在在家的任務是帶著自己玩,這時農村是沒有幼兒園的。

有錢的人家可以讓孩子讀一年學前班,而她和二姐小時候沒有讀過學前班。大姐也是因為是第一個女兒,父母比較稀罕,才交錢讀了半年學前班。

而她和二姐因為不是兒子,又是計劃外生育產物,一直不受父母待見。看名字也知道,一個二春一個三春,敷衍得非常明顯。

大名小春也是弟弟出生後,剛好遇上人口大普查時,補上戶口才起的。

她懷疑如果第四胎不是兒子,是妹妹的話,是不是隨便叫四春,繼續又是妹妹的話,叫五春,一直叫下去?

好像隔壁村那戶一樣,大女,二女,三女,四女……

不過也有可能,第四胎還是女兒的話,會活不下來。

因為隔壁鄰居嬸嬸說,母親懷弟弟時說過,如果這個還是女兒的話,就要丟便桶溺死。

是的,農村這時屋子裏,都放著便桶,估計死在屋裏的初生孩子不少。

她就遇見過隔壁叔叔,偷偷的拿著一個小包裹,去野外了。

過了幾天,原本大肚子的鄰居嬸嬸,卻肚子平坦的出門幹活了。而家裏卻沒有見添人口,肚子去哪裏了,可想而知。

農村的人其實不止純樸,還有狠心腸,惡毒的。嘴上說殺人的別以為是真想殺人,私下某些好像本本分分的農村人,卻真能隨隨便便就做出來了。

在小春混亂的回憶中,她和二姐兩個小孩子,就挖了一大籃子野菜。

她挑出來了自己最喜歡的薺菜,在池塘洗幹淨泥土,準備留著中午做個雞蛋薺菜湯吃。

重生回來幾天了,家裏天天吃素,吃的她眼睛都綠了。

不管了,中午就要拿雞蛋做了,改善改善生活。

家裏窮雖窮,但養了雞,幾個雞蛋還是有的。隻是母親一般不舍得吃,都存著賣錢或者孵小雞。

吃也是拿孵不出小雞的臭蛋吃,有著幾十年未來經驗的小春,知道小孩是不能吃這樣的蛋,太多細菌了。

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幾姐妹能長大,都是靠命硬啊……

回到破破爛爛的家,二姐把采到的野菜直接丟在地上,嘴裏雞雞雞雞的叫。

不一會,家裏的雞都跑回來吃野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