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第六章有個小錯誤,應該是東郡部分掌握在曹操手裏而不是陳留郡,讀者見諒!)
沒有將軍的軍隊,是危險的,時刻會吃敗仗,全軍覆沒;而沒有軍隊的將軍,是可悲的,別人一個命令或者是一小群匪徒就能夠置其於死地。
曹操並不願意體驗這種感覺。
曆史上,曹操出征徐州之時,統兵數萬,將徐州牧陶謙還有救援的劉備等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幾乎就要棄城逃跑了。但是,曹操丟失兗州,回軍的過程中,由於形勢不穩,糧草不足,逃走的士兵幾乎有一半。
“就算糧草不夠,也不能再像曆史上一樣遣散士兵了!什麼是諸侯,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軍閥,就是擁兵自重的家夥!沒了這35000兵馬,還談什麼天下!”曹操暗暗想道。
“按照我軍目前的數量,糧草具體還能支撐多少天?”曹操向荀彧問道。
“稟告主公,30天!我軍的糧草隻能維持30天了!”荀彧沒有隱瞞,他早就心中有數了。
“30天!好了,你們也先回去吧!”曹操忍不住冒冷汗,這真是一份“燒腦”的工作呀!不腦洞大開一把的話,是不行的了!曹操心中浮出鬥誌,他開始陷入了沉思之中。
先來理一理思路!
之前,曹操統兵6萬,自徐州撤退,沿著彭城國——沛國——任城國——東平國一線回到東郡東部的鄄(juan)城、範縣、東阿這一帶。
彭城是之前曹操出征徐州,戰況激烈的地方。
沛國北端的是鼎鼎有名的小沛。
小沛的地理位置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它實際上是兗州、豫州、徐州三地的交界之處,咽喉之地。要是曹操從兗州出征徐州,必須先打下小沛;要是呂布打了敗仗,要去徐州投靠,也是先去小沛。
小沛這個地方有點特殊,三國演義裏麵,一直說的是徐州的小沛,但是事實上,它是豫州的小沛。小沛位於沛國北端,而沛國是豫州最東邊的那個郡國,和徐州接壤。因此,小沛離徐州相當近,作為陶謙抵擋曹操的橋頭堡,一直駐紮有兵馬,尤其是劉備,所以把它當做徐州的了。
任城國有個亢父,是一條險峻的道路。曹操曾說,“呂布得兗州,不能斷亢父險道以斷我歸途,吾知其必敗也!”說的就是這個亢父,是他自徐州回軍的必經之地。
東平國則是在鄄城等三縣的旁邊。這裏也有一個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梁山縣,它的旁邊,就是梁山泊,也就是水滸傳裏,一百零八好漢位於的梁山泊。不過,這時候,它不叫這個名稱,叫做大野澤。
曹操默默思考了一天,在第二天召集了曹操軍的主要人物。
“我已有定計,兵貴神速,戰機稍縱即逝,各位要把握好寶貴的時間,眾將聽令!”曹操沒有再像之前一樣和大家商量,這時候,就是要鎮定果斷,給所有人信心和希望。他開始直接下達命令,以其達到自己的戰略目標。
“諾!”眾人大聲應道,麵有喜色,主公看起來是胸有成竹了!
“第一是糧食,棗祗!命你為屯田校尉!目前我軍糧草不足,你可領兵3000,負責屯田!當然,不是要你現在去做,你要做的,就是領著這三千人,到鄄城、範縣東南方的大野澤去做舟捕魚,充當軍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曹操下了第一個命令。
“諾!”棗祗曆史上就是負責屯田的,自無異議。
“主公妙計!”荀彧忍不住稱讚,這倒是解決軍糧的一個好辦法!
“第二還是糧食,梁習!命你為屯草校尉!不一定是種在地裏的麥子才是糧食,隻要能吃的,不管是山中的野果還是獵物,就是糧食!第二次的桑葚快要結果,你可領兵1000,負責采摘,同時,可以種菜,麥子要半年才成熟,可是一些青菜,種在地裏,有水就能長!”曹操繼續道。
“諾!”梁習曆史上是負責軍馬後勤的,他也欣然領命。至於采個桑葚為什麼要兵馬,想想饑荒到了吃“肉脯”的駭人地步,桑葚又不是無主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