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的劣勢也很明顯,體積太大了反應就慢,內部的程序做到順暢有效便無可避免的困難。作為普通的一個員工,你可能由此體會出來的不便就在於,準備繁冗的文檔,經曆瑣碎的審批,忍受漫長的等待。此外,機器越大,零件就會越多,顯而易見的是,在一個跨國公司內部做一個螺絲釘的幾率要遠遠大於小公司。如果你有幸步入一個超級大公司的財務部,從AP(應付賬款)做起,盡管部門的領導許諾會在幾年之後給你輪崗,你春去秋來的苦盼,也極有可能是去做AR(應收賬款)。
現在說說小公司的好處和壞處,它的缺點我就不細說啦,請大家參見大公司的優點。作為注腳,我還可以說說我個人的遭遇,在加入小公司之前,我出差從來沒有住過4星級以下的酒店,但是進了這家小公司之後,我的住店水平一直徘徊在如家、錦江之星和漢庭……當然,這隻是很沒有格調的一個小方麵,我總是拿這個說事,很有點不好意思。那就說點有格調的,比如在培訓方麵,我進公司以來基本上都是我給大家做培訓——因為我在這裏就是最高的水平。這樣的危害顯而易見,大家全都出自於我的門下,水平也全都好不到哪去,要是我走掉了,我的弟子們頂上來繼續給新來的小朋友做培訓,水平可能更加不怎麼樣,於是惡性循環,後果很嚴重。
但是小公司也有很好的地方,我還拿自己來做例子。
我若還在K記,首先,我不會有那麼多的機會直接麵對客戶。這個事情的積極結果,不但讓我能聽懂各種古怪的英語口音,更加重要的是,如今不管台下坐了多少人,還能從容麵對,侃侃而談,一邊還可以遊刃有餘地應對台下客戶的詰責,實在應該歸功於過去三年的錘煉。這樣的機會,K記不會這麼早就給我。
其次,我在過去的三年中接觸了各種各樣的業務,要是在“四大”,可能我要橫跨四五個部門才能學到那麼雜亂的經驗,這樣的經曆有好和壞的影響。壞的影響是,慢慢會感覺失掉自己的專業,做了幾年之後可能反倒茫然起來,不知道自己該做點什麼,你看趙敏在萬安寺東學西學了各個門派的武功,遇到了三流高手還能抵擋一氣,遇到了張無忌就完蛋。好的影響是,自己可以在短短的時間內迅速成長起來,這樣的機會恐怕“四大”一輩子也不會給我。
上述的這點個人經曆,就是我對小公司好、壞方麵的看法,可能很自我。因為每個人和每個人的情況還大不一樣,可能我還能適應這樣的各方麵知識的輪轉,但是也許有些人就會越來越茫然,哪個方麵可能都知道一二,但是卻無法說出三四,這樣的感受可能會變成痛苦的折磨。這也好比陳家洛學了百花錯拳,本來應該武功變得亂七八糟才對,但是他想通了關節,融會成為一體,也能成為一代宗師。
對於公司規模的選擇,我覺得沒有什麼絕對的答案,不管你選了什麼,都不能說錯。隻要在選擇的過程中,體現了獨立的思考,和對自己客觀老實的評價,就可以叫作一個不錯的選擇。
三 上學
前幾天,有小朋友問到我一個有趣的問題,說的是畢業之後的會計人員,應該上個什麼樣的學。
我每天上地鐵之前都買一份新京報,每周一的報紙上都有整整一版的招生廣告,看起來好像在現今的社會,上個學實在是很容易的事情。我對這樣的變化很欣慰,因為這越來越接近於學校存在的理由——就是為了給人們提供便捷、便宜、開放的教育環境。我有很多老外朋友,進修一個專業的課程簡便的好似我們上網下載一部電影來看,我理解這樣的教育環境才能催生越來越自然的主動性學習。
本來對於這個話題我沒什麼發言權,因為就我本人而言,我也在考慮如何在近幾年完成自己的後續專業教育。上麵的那個小朋友說到的問題,恰好也是我所關心的,作為一個畢業了好幾年的中層財務管理人員,你該選擇一個什麼樣的學習機會?我喜歡胡思亂想,雖然現在關於繼續讀書的理想還沒有兌現,但是也有一些自己思考的成果,隨便說一說供大家參考吧。
我還在大學的時候,心心念念的是畢業之後不工作,而是直接到國外接受MBA教育,回國之後就可以拿到100萬的年薪——現在看來這當然是個很傻的理想,但是在當時我曾經很認真地搜集資料來論證這個想法的可行性——當然現在大家知道我一定是論證失敗了,原因很簡單,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發現如果我畢業就出去,有以下的現實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