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上山,上山,上山(15)(2 / 3)

畢業的時候他順利完成學業,考下了注冊會計師,考完了大部分的ACCA,找到了一份很體麵的工作,現在在京城的一個角落冒充青年精英。這就是我的這個朋友的故事。其實故事還在繼續,咱們下次再說吧。

現在回過頭來說說本文要解決的問題,那個朋友的問題是:“即將畢業要考研的小朋友需要注意的問題。”我拉拉雜雜的說了上麵那麼多,答案很簡單,小朋友們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你三年黃金一般的年華,準備如何度過呢?

二 魚與熊掌

中秋前兩天,我約了一個朋友在國貿寫字樓門口見麵。那個時候正是黃昏時分,天色已經慢慢暗下來,國貿A座的門口有一家哈根達斯店,暮色中不斷有國貿裏麵出來的職員行色匆匆走進冰淇淋店,出來的時候手裏都提著或大或小的一袋月餅——想來是公司的中秋福利。遙想當年,我們公司在中秋時節發的月餅——堪稱節儉過節的典範,上麵還印著FESCO的LOGO,表示這是選用這家公司的人力資源服務的好處。我想這盒月餅其實值不了幾個錢,但是實在彰顯一個公司的氣派。看到這樣的情景,我想到一個新的話題,可以像之前的一篇一樣,囉囉嗦嗦地和剛畢業的小朋友說說我個人選擇公司時的考慮。同樣要嘮叨一句的是,我所說的這些觀點還是很自我的看法,我一直都鼓勵小朋友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那麼,我的這些閑言碎語就算做一個供大家參詳的信息吧。

首先說說去國企、私企還是去外資企業的問題。

就我個人而言,我畢業的時候從來沒有萌生過去國企或是私企的想法,當時的想法當然很幼稚,就是簡單的認為,那樣的企業實在土裏土氣。這樣的觀點估計會遭人憤恨,要知道,當時我們班大部分同學都去了國有銀行。所以在當時,這樣的心思從來沒有和任何人說過。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的觀點倒是沒有改變,不知道是不是被會計師事務所洗腦的緣故。但是在我心裏還是認為,如果有可能,最好還是去外企鍛煉一下(當然我這裏和後麵所說的外企全都指相對純正,具有一定實力的外企,假洋鬼子開的外企不是外企)。如今我已經30歲了,想法當然應該成熟一些,為什麼如此主張當然和是否土裏土氣沒什麼關係。

我堅持大家在職業生涯之初到外企鍛煉一下的理由稍後再說,先說說我前幾天看到的一篇好文章。那篇文章是一個跨國公司的老總寫的職場心得,觀點新穎,語言清新,實在是一篇好文章。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一個朋友正吵著要換行業,因為她是我的朋友,所以雖然想法愚蠢,我也不好意思用拳頭恐嚇或者以大棒要挾,隻好找來這篇文章推薦她看,我想可能這樣潤物細無聲的旁敲側擊更加利於她幡然悔悟,浪子回頭(她是一個女子,可是我若說她是浪女,估計她不會滿意)。

沒想到這位朋友看完了此文,對我抒發自己的讀後感,竟然是小朋友畢了業千萬不要去外企,因為外企剝奪你最好的青春年華,外企的規模越大,你從事的工作可能技術含量越低,十幾年之後,你的競爭力會不斷下降。到時候若是沒有好機會,難免不下崗。我聽了這樣的觀點大為意外,一方麵為她沒能看出我想讓她看的那一部分感到深深的遺憾,另一方麵,我稍感欣慰的是,雖然她得出的觀點有點偏激,但是至少體現了一點獨立思考的精神。古人說魚與熊掌隻能考慮一樣,那麼,作為我的朋友,她可以不聽話,但是至少要有腦子。

現在我來說說我對於她的觀點的一點思考。在某些方麵,她的顧慮是真實情況。我身邊有很現實的例子,當年我在“火車驢拉”工作的時候,我所供職的部門有個氣派的名字叫作“全球會計業務中心”。這樣的名字很有威懾作用,別人想來都要覺得這是一個堪比FASB的部門(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但是你若身入其中,便會感到深深的失落,覺得這個部門可以改名字,叫作全球最傻會計業務中心。因為裏麵的200多位同仁,所從事的全都是不需要動腦子的會計處理,我相信經理級別以下的同仁們,平日中用到的會計分錄,可以不超過4個,經理的責任重大一些,但是也不超過6個。在這樣一個聲名顯赫的公司旗下工作,但是每日裏做的全都是些最初級的會計處理,心裏難免不能夠保持平衡。這樣的工作,在很多跨國公司都有,你頂著一個金光閃閃的大帽子出門,但是回家之後就要穿麻袋,這樣的心理衝突,需要員工有很高的EQ。

以上的例子,我用來支持我朋友的顧慮,但是我也得說這並不是普遍現象,我相信很多外企還能夠保持水準,令人尊重。比如我在K記的時候有很多外企客戶,剛進去的一兩年也要打雜,但是如果你能忍過前兩年,那麼後麵還有很多有挑戰性的工作等待你,很多時候,還需要你有理解力和創造力。你若想上位,那麼在可預見的未來,公司也可以給你提供無限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