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國外的資格考試就人性化得多,從簡至繁,循序漸進,就係統化來講很完善。而且有個很大的好處,考過了國外的考試,思路至少會變得有條理。你看我考了試,現在連和別人吵架都是:我要說的是三點,第一……第二……這樣的好處是,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下,有一個很有秩序的心態,可以讓自己的思路清晰,頭腦冷靜。我想,若是當時那個可憐的財務經理對我也一二三的說幾點,我也不敢小瞧於他。這是國外資格考試的一個很好的副作用,大家有興趣可以體驗一下。
第二個層級的要求高級一點,那就是眼界和心態。
我看很多朋友搞不太懂會計和簿記的區別,英文裏麵是兩個詞,簿記是bookkeeper,會計是accountant。這裏說的還是財務會計的領域,還沒說到管理會計、財務分析、資金的籌措與管理。我想說的是,就算自己隻是一個記賬的,也不要對自己生出輕視之心。那句很有名的台詞大家都知道吧,“沒有小角色,隻有小演員”。我覺得在這裏可以套用一下,“沒有小財務,隻有小會計”。若是自己立意不高,斬釘截鐵的把自己定位於一個小會計,就算是考齊了天下所有的注冊會計師證書,也隻是一個會考證的小會計。
說到這裏,想到我們這個行業,有一個同行的所,氣派很大,給自己起了一個英文的名字,反正翻譯成中文隻能叫大會計,我不知道這個名字是誰的心上靈機,不過真心希望他們確實能做一個氣派的大會計。
若是心裏對這個職業有所期盼和敬畏,就不會甘心把自己當作一個小會計,作為財務人員,能幫助企業實現增值的地方很多,賬簿的處理和維護隻是最基本的要求。如何集約成本,規劃預算,分析指標,籌措資金,保證現金流,這些才是一個財務人員應該關注的問題。若是命運還沒有給你這些運籌帷幄的機會,那麼至少在心裏應該有個夢想,在日常的工作中尋找和創造這樣的機會。
我很喜歡一位美籍華裔曆史學家,叫作黃仁宇,他有個很有名大曆史的史觀,就是把上下幾千年的曆史貫通一氣,從宏觀上找尋規律。我喜歡這樣的一個觀點,這樣想,起碼立意就高遠,氣象就宏大,不會流於雞零狗碎的繁瑣。當然這些也要佐以踏實的工作和實踐,我們這裏隻談氣象,所以大家明白君臣佐使的關係就好。
還要說說心態。我看很多朋友做了很多年的財務,覺得前途渺茫,或迷茫,或氣餒。我倒是覺得沒有太大的必要,就好像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是人中龍鳳,但實際情況也絕無可能一樣。隻要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善良,也是很好的事情。我初中的時候學習不好,家父曾說過一句話,他說,你不是個好學生,但是一個好孩子。我想誰都願意德才兼備,若是不能兩全,也無須意興闌珊。有歪詩為證:
身為會計意難平,
沉浮升降總關情。
若能勘透借與貸,
不懼東西南北風。
下
如何選一個適合自己的資格考試
這個命題,其實有點問題,既然聲明是適合自己的資格考試,我卻在這裏指手畫腳,顯得有點招人討厭。不過,我想我的一點小小的經曆和體會,若能助諸位一臂之力,也算是一樁小小的功德。
網上已經有很多資格考試的考經了,所以我也不打算花很多時間說我自己的考經,考試是很自我的東西,備考的過程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我總覺得借鑒的意義並不大,還是說說我選擇考試的思路吧。
中國注冊會計師考試是個很好的考試,這個基調一定要先確立下來。若是熟悉我的風格,諸君當知我下麵可能要說一些不太好聽的話。有關注冊會計師的書,我每年都買的,尤其是稅法和會計兩本,作為工作的參考書,受益良多。我前兩天買了剛剛出版的新書,發現增加了很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裏麵的內容。真心希望我們的會計製度可以盡早盡快地和國際準則接軌。
書,誠然是好書,不過考試的製度有點問題。我也多少知道一點國外的幾個考試製度,好像隻有ACCA隻要求一個大專畢業,但是也要有相關的會計學分。但是我國不但隻要求大專畢業,而且還不限製專業。現在高考擴招的惡性後果顯現了,若是大家願意,每年得有幾百萬新人加入考試的隊伍,這讓我有點惡意的揣測,製定這個規則的官方,是出於創收的考慮。不用細細的想,這個準入也有點問題,這樣低的準入門檻,是不是有利於挑選應該作為精英的注冊會計師,令人懷疑。
我上大學的時候,樓下有個鄰居,是一所高校的法律老師,彼時正在積極地備考注冊會計師,有一次我們閑聊,她也提到了這個準入問題,還記得當時她悲憤地說,去報名的人群裏麵,竟然還有提著菜籃子的阿姨。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杜撰,若是真的有這麼一位阿姨,這樣的勇氣倒也讓人敬佩。鄰居說這話時,一臉的幽怨,不過她倒沒想起來她去考注冊會計師也算不務正業,在這一點上其實和那位阿姨沒什麼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