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那個可憐的財務經理,他最終被我問得無計可施,隻好不斷地否認他說過的話。後來我曾思考過我們交流的過程,如果該人頭腦清楚,技術過硬,想來不至於這樣的狼狽。這就是我想說的第一個層次,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財務人員,思路清晰、技術過硬是基本的要求。
先說說技術過硬這件事情。很多小朋友問過我這樣的問題,如何讓自己專業技術好一點。我的技術也不算好,但是也有一點自己的想法。
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一個好一點的資格考試,係統地梳理一下自己的專業脈絡。工作中的學習,其實更加有效,但是我有深刻的體會,除非你供職於事務所,如果你在一家龐大的跨國公司,你所能在工作中接觸到的財務,就有可能僅僅限於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比如當時“火車驢拉”有一個龐大的全球財務中心,裏麵光應付賬款的團隊就有幾十個人,我猜想這幾十個人最熟悉的分錄,也不過兩個,大家都知道是什麼,對吧?所以不斷係統地學習,就格外重要。
其實我一直覺得,本科是不是學會計的,並不妨礙其成為一名出色的財務人員。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本科教育,可以給我們什麼。舉一個很現實的例子,當時我加入了D記,有一個全國新人的培訓,培訓的結果,就是把所有的新人分成若幹組,每個組就一套財務報表準備一個presentation,來向潛在的股東說明為什麼你們公司的股票值得大家掏錢來買。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一個很好的練習,記得當時我們組有個香港科技大學的男孩子,張口閉口的EPS,P/E ratio(EPS:每股收益,P/E Ratio:市盈率。這是兩個很重要的衡量企業價值的財務指標)。說實話,這些詞彙對當時的我而言,實在毫無意義。這樣的一個經曆,也能讓你沉靜下來,好好檢討一下,大學裏麵學的那些所謂的專業,是不是能在今後的職場生涯隻幫忙不搗亂。
所以我一直堅信,畢業之後持續、係統的教育,極為重要。我不是看不起中國注冊會計師,我若是說了它的不好,想必也有人大不以為然。那麼就仁者見仁吧,我不說它不好,但還是推薦其他的考試。
說到這裏,還有一點要分辨一下。我看很多朋友對自己的考證計劃,有很充分的準備,一般的順序是,初級——中級——注冊——ACCA or anything else。我不知道這樣的心理排名從何而來,隻是覺得這樣考下來很不劃算,考來考去都不知道考重複了若幹次。彼時我看《鹿鼎記》,裏麵介紹了一些少林功夫的練習順序,具體的忘記啦,好像得先學羅漢拳,然後伏虎拳,之後散花章,其後般若掌……因為那些拳法,必須循序漸進,不然就會七竅流血死翹翹。
但是,我個人的經曆告訴我,這些考試,的確沒有必要按照上麵的順序來一遍。我還有一個例子,好比你先吃了一盤蛋炒飯,後麵吃了一盤煎蛋炒飯,然後吃了一盤火腿蛋炒飯,還有一盤咖喱蛋炒飯……正常的建議是,要是你想吃的就是蛋炒飯,上麵的這些都可以,想吃飽,沒有必要全都吃一輪吧——那樣估計也得七竅流血死翹翹。
我是這麼想,若是你在企業工作,平時的時間不太多,心心念念的就是在企業裏工作,那麼一個中級會計師足矣。我看過中級的教材,實在不能算是特別簡單。考下來,一樣證明你在財務的行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你若是在事務所工作,而且沒有什麼想法到企業去,那麼最好認頭考一個中國注冊會計師。
當然,我看到很多帖子,都在抱怨中國注冊會計師的性價比很低,我深表讚同,這和中國的執業環境、考試製度、執業製度都有關係。在這裏有點個人的感受,要是你有了一個中國注冊會計師的證書,然後還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想來天地就廣闊很多了。我看現在中國注協和英國皇家特許會計師協會在合辦一個項目,對於英語好的注冊會計師,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這樣的錦上添花才能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