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起資料庫之後的問題就是熟悉、使用的問題了。如果做到了對庫存心中有數,注意收藏,做好編目,保障資料的質量、延長使用年限,定期交流資料信息,資源就可以再生性反複使用,多功能多角度使用,功效相當於資源的新開發。先進發達國家經常講生產資源的深加工和再生性使用,道理是一樣的。對資源的運用,可以往深掘做細方麵努力。比如流派的比較欣賞,同一出戲,不同流派的唱腔、表演各有特色,可以在比較過程中,體味到流派風格的獨特魅力。還可以做同一演員不同劇目的比較欣賞。在不同的劇目中,雖然是同一行當,優秀的演員仍然會在程式的範圍內追求獨特的個性,塑造不同性格的形象,體現演員不凡的表演功力。這也是觀眾樂於欣賞的。還可以做同一劇目不同劇種的比較展演和評析。中國的各劇種風采各異,每個劇種都有自己的表演特長,在表演同一劇目的時候運用的表現手法都各有不同:豫劇《穆桂英掛帥》以大段唱腔見長,京劇《穆桂英掛帥》就以身段做工與唱腔並重。京劇有《竇娥冤》,昆曲、贛劇、越劇等劇種也有《竇娥冤》,各個劇種在唱腔、表演、身段、服飾、情節處理各方麵都有不同,甚至昆曲還有一場實驗昆曲《竇娥冤》演出,將複古與創新糅合在一起,排出一種非常特殊的風格來。這些,應該也是觀眾樂於了解、一睹為快的。
除了運用舊有的演出資料外,戲曲欄目也經常會根據需要組織現拍一些戲曲表演片段。這些新資料同樣可以加入到資源庫中去,以備在其他節目中反複調用,這些都需要專門人才來進行科學的管理。
(三)製作環節
節目好壞當然首先決定於創意和定位,而且製作投入還要受人力、物力和時間的限製。但在同等條件下起作用的主要還是指導思想和製作標準。有高標準,有追求,才會有好節目。戲曲欄目由於它的定期、定時、長期播出的特點,由於它的日常操作性以及對原素材的大量需要,也容易產生無暇多思、大材小用、淺嚐輒止和操作疲勞等的不足。解決日常播出與追求節目質量之間的矛盾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現在有些欄目,經常由幾塊演出節目為骨幹,主持人串聯,有的用現場采訪或者嘉賓問答組成,形式較少變化。不緊不慢,畫麵單調,吸引力自然就會減少。甚至個別節目銜接不緊密,不恰當。結尾時不等播完就插廣告。字幕出現漏字、錯字、別字等失誤,更是不應該出現的問題。與其他幾類戲曲節目比較,目前戲曲欄目的製作停留在最基礎、最簡單的加工上,粗針大線連綴成篇而已。電視媒體的技術和傳播特長遠遠沒有開發利用,圖表、文字、資料、圖像的結合、鏡頭特技、電腦運用等都談不上。我們在談電視戲曲欄目的成績、成就的時候,衡量的標準往往是優秀節目達到的水平。但是衡量這一類節目的水平,還應該有一個參數,就是達到優秀水平的比率。如果認真統計、嚴格要求的話,我們目前稱得上優秀的戲曲欄目並不多,必須承認戲曲欄目的製作水平不理想。在各類電視戲曲中,恰恰是天天與觀眾見麵的戲曲節目做得最漫不經心,應該看到這是自殺性行為。
許多人常常抱怨觀眾對戲曲欄目缺乏熱情,但是也有不少專盯著戲曲頻道、戲曲欄目的觀眾,他們是最熱情的,總不能讓他們也失望。他們也曾發出過抱怨:“不是觀眾對戲曲欄目不熱情,而是戲曲欄目對觀眾缺乏真正動了腦筋的真熱情。”這是對我們一些質量不高的節目最尖銳、最誠懇的批評。現在音像製品在市場上公開銷售,與其看敷衍了事的戲曲欄目,還不如自己買音像製品。今天對付一個節目,就可能推拒一批觀眾,引起的是惡性循環的連鎖反應。是不是可以這樣說: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冷欄目,冷與熱是辯證的,可以互相置換的。同樣是戲曲節目,春節戲曲晚會能夠做得好看、火爆,戲曲欄目就可以做得更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