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起名《心曲》的一組六個越劇MTV就拍得清麗古雅,每一幅畫麵都像一幅高調拍攝的藝術照片,充滿濃鬱的浪漫色彩。
(三)戲曲歌舞、戲曲小品
綜藝晚會中的戲曲節目,包括戲曲歌舞、戲曲小品等,可以說得戲曲之“形”或戲曲之“影”。這類節目是戲曲的元素加上其他藝術形式的元素,再與電視化合而成,是一種新的藝術樣式。
在綜藝晚會中,最常見的節目形式就是戲曲歌舞、戲曲經典段落演唱和戲曲小品。另外還有新生的不可歸類的戲曲綜藝。
戲曲歌舞是戲曲與歌舞的化合。由於歌舞節目場麵大,演員多,常常用於渲染烘托氣氛。所以戲曲歌舞中有一種就是“開場歌舞”,用曼妙的戲曲舞蹈、重新配詞的戲歌、熱烈的戲曲鑼鼓,濃濃地渲染喜慶。
戲曲名段還有一種傾向,是變換伴奏樂器以期獲得不同凡響的藝術效果。
較常見的就是交響樂伴唱,甚至電聲音樂伴奏。
戲曲小品是電視戲曲節目中觀眾最喜聞樂見的形式。小品節目是近十幾年來才在熒屏上興起的節目形式。因其短小精悍、人物性格鮮明、矛盾衝突集中,具有警世的作用而在晚會上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
小品與戲曲相結合,節目也就更精彩、更好看了。較早的戲曲小品是1986年的春節晚會上的《斷橋》。由越劇、川劇和豫劇三個劇種的三個演員來扮演《白蛇傳·斷橋》中的白娘子、小青和許仙。三個劇種藝術風格各不相同,道白方言互不相通。越劇的白娘子溫柔似水,川劇的小青潑辣如火,豫劇的許仙憨直誠懇,劇種的魅力與人物的性格相對照,非常貼切。不同性格的情節發展過程中又引起各種衝突和矛盾。三個人物各唱各的腔,各說各的話,各行各的事,表演的都是名劇種中的名段和特色,使觀眾在輕鬆愉快中著實過了一把戲癮。
二、電視戲曲專題片
電視戲曲專題片是指獨立地按照專題片創作規律專門拍攝的,表現戲曲藝術、戲曲文化、戲曲藝術家藝術生涯等內容的電視專題片。電視戲曲專題片具備一切電視專題片的特性,同時又具備自己鮮明、獨特的個性。
專題片不同於電視劇,也不同於電視文藝節目。它最大的特點是:
第一,內容的真實性和專一性。它表現的是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景,是已有的現象和曾有現象的痕跡。不能虛構,排斥表演。
第二,內容的深入性和思辨性。它不滿足於記錄個別事件、反映生活的表象,避免落入圖解概念的模式,力圖藝術化地反映生活的真實,揭示生活的底蘊,揭示社會、人生的種種規律和意義。
第三,專題片在電視技術手法方麵有更深入廣泛的嚐試,能夠調用藝術手段來體現理想。因此,在各個種類的電視藝術形式中,專題片也是一種最具綜合性的節目類型,兼有藝術性和新聞性的多重特點,可以調動多種藝術手段來表達思想,表達主題。
電視戲曲專題片的曆史很短,從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出現。電視戲曲專題片,既是包容戲曲的藝術,也是包容電視專題片的創作方式,故而既有專題片的體裁特點,也具有戲曲獨特的藝術特點。它真實又樸實,具有思辨性,體現著創作者獨特的個性追求和對戲曲藝術的領悟。
同時,電視戲曲專題片可以不拘一格,根據題材和編導的創作追求和風格特點,根據搜集到的素材做成各種各樣的類型。而且還可以與其他領域的內容交叉融合,做成複合化的新類型。電視戲曲專題片的類型可分為:
(一)知識報道型
知識報道型指對戲曲藝術和戲曲文化的有關知識作普及報道性的專題片,這又分寫人與論事兩類。如電視戲曲專題片《京劇名家遲小秋》就屬於寫人的類型。
(二)文化思考型
文化思考型指運用戲曲藝術的素材,對戲曲文化和中外文化的有關側麵作較為深入探討的一類。這是最體現專題片特性的樣式。
(三)賞析型
賞析型指對戲曲藝術的優秀作品做評論和鑒賞性加工的一類。
電視戲曲專題片必須解決好真實性和文化性兩個方麵的結合問題。
三、電視戲曲欄目
電視戲曲欄目,是指每天定時在電視台播出的歸納在各種欄目中的戲曲節目。開辦電視戲曲欄目,中央電視台始終是主力軍。1985年推出的《戲曲欣賞》和1986年開辦的以播出各類演出錄像剪輯為主的《電視劇場》是中央電視台最早開辦的戲曲專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