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運動中的演員比處於靜態的演員受到更多的注意。
——層次:在另一不同台階上的演員比其他人更受重視。同樣,站著的演員比其他坐著的演員更受注意。如果所有人都站著,那麼坐著的那個演員最受注意。
——燈光:一個受到強燈照耀或在陰暗中隻有一個側影的演員比那些用正常燈光照明的演員受到更多重視。
——服裝:一個穿著打扮與眾不同的演員毫無疑問會吸引注意力。
——畫麵布局構圖:布景因素能引導觀眾對一個主要演員的注意,例如,一段樓梯的斜線會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向在梯子上麵的演員。拱頂、門廊和窗戶都會對演員形成一個框架(因此突出了他們)。
注意:在這一係列的分類中,注意力都是由於“與眾不同”獲得的,那就是,一個角色由於服裝、燈光和位置與其他角色不同而顯得突出。
導演利用這些舞台技巧,可以強調突出某個特定演員或特定時刻,然後隨著場景中戲劇焦點的變化再將那種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人身上。
強調還可通過對白與動作的關係或對白與運動的關係獲得。
為得到恰如其分的強調,導演必須知道在一場戲中哪些時刻重要,哪些時刻不重要,以及由情節和角色決定的重要“程度”。盡管這種了解也就是對戲劇本身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主觀性的,導演們都各有自己的見解,但是這裏的幾條提示可能會有所幫助。
三、調度的核心是交流與適應
(一)交流
交流,指演員在表演過程中與對手間的思想、感情、意誌、願望、言語、動作等多方麵的相互傳遞、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舞台調度須時刻想著為交流架構渠道和場麵。
交流,有外部的形體交流和內部的精神交流;有演員的自我交流,銀屏、舞台的無對象交流,某種特殊風格演出中的演員與觀眾的交流等。表演中,演員所扮演的角色(主體)與實際並不存在的假想客體(包括人、物、景等)進行的交流,稱作無對象交流。表演中,演員通過內心獨白或是通過自己的智慧和情感進行的交流,稱作自我交流。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物的理智和情感的衝突。
在表演中,最主要的交流形式還是和同演者進行的交流。這種交流因為是在相互行動中進行的,所以也有人將它稱之為“相互行動”。交流主要是指在思想、情感、目的和欲求上的相互給予、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說的是“同對象的活的心靈的交流”,即演員是以自己的身心作為所創造的角色的載體。
在一個角色的創作過程中,真實、有機的交流,對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表演是群體性藝術。一出戲,當演員一開始動作,就會有交流對手相配合。對手給你的目光和語氣是真切的,會使你充實、自信,幫你產生真實的感受,讓你自如地生活在假定情境中。表演創作,常常是在不斷的排練過程中,與對手相互交流,相互適應,逐漸挖掘劇本與人物,豐富表演細節,選擇表達情感的手段,調整自己原有的案頭設計。交流可使表演藝術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掌握交流,達到最佳狀態,關鍵在於一個“真”字。要做到真聽、真看、真的去感受。在表演的此時此刻,真正看到對方在做什麼,聽到對方在說什麼,從對方的態度反應中接受刺激,受到感染,從而在“活”的交流中,促使自己說出要說的話,作出要做的動作,產生相應的心理活動,使人物“活”起來。好演員都非常看重並且依靠對手給自己的刺激和交流來獲得準確的自我感覺,並且時時刻刻想引起對方的反應。演員不但要分析人物間這種互相交流的關係,更重要的是要全身心地感受到這種關係,把這種感情落實到具體人的身上。
隻有真正的交流,才能喚起內心的真實感,引發出人物心靈深處的秘密,加深動作的意義,使表演變得真實可信,順暢自如。
(二)適應
適應,指演員在表演中與對手交流時彼此作出的各種不同反應並影響對手的一種技能。包括:(1)演員對不同的人物形象都要有自己獨特的適應方式;(2)規定情境的改變,演員要引起相適應的變化;(3)演員表達及接受的體驗到的各種情感,都要彼此適應,前後適應;(4)一切交流形式以及在各個時間、環境、場合下進行的交流,演員都要有相應的反應,包括每一個對手。
適應的作用:(1)可吸引和控製對手的注意;(2)可表露或掩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加強交流,影響對手;(3)可變幻自己的適應,把體驗到的所有情感色彩都傳達出來,迫使對手接受;(4)可補充語言的不足,把隻能意會而無法言傳的內容傳達給對方。
語言類節目不比歌舞,首要考慮的不是形式、畫麵的美感,而是前文所述之強調、突出、交流與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