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不同的標點起著不同的作用,反映著不同的思想和感情,因而也就規定著人們說話時不同的聲音和語調。例如:
逗號——表示一句話尚未完結,中間需要有適當的頓歇。說話時,既要考慮時間的停頓,又要保持語氣的延續,直至一個完整的意思結束為止。
句號——表示一句話完了之後的停頓。說話時,尾音趨於下降,頓住,造成語氣的結束感。就是說,一般要使用降調。
問號——表示一句問話完了之後的停頓。旨在提起對方注意,並要求對方作答。語調應是先平後揚,或是先曲後翹,以刺激對方興奮和精力集中。
歎號——表示言語充滿感情色彩。或激動、驚訝,語調上揚;或讚賞、慨歎,語調下抑。
冒號——表示提起下文或總結上文。說話時,一是要啟發對方領會下麵的語意;二是要暗示對方小結上麵的內容。語調總是在平直中延伸。就是說,一般使用平調。
省略號——表示言猶未盡,含有不必說出或不能說出的意思,“樹欲靜而風不止”。說話時的聲音形式:或有延續感;或有斷續感;或有掩飾感;或有中止感。旨在留給人們去思考、去揣摩、去想象。
(三)行動與語調
構成語調變化的因素不隻是標點符號。標點符號能直接影響語調的變化,但並不起決定作用。能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行動。
下麵我們先來看同一句台詞。因為行動不同,語調就不一樣。
你的這些想法和他談過了嗎?
行動——關心對方;語調——親切溫和(平調)。
行動——責備對方;語調——嚴厲生硬(升調)。
行動——嘲笑諷刺;語調——晦澀輕飄(曲調)。
由此可見,行動對於語調的變化起著決定性作用,這是標點符號所不能替代的。因為三種行動標點符號都是問號。
(四)情緒與語調
人的情緒不是一成不變的,總是有時很好,有時比較好,有時也還好,有時不好,有時很糟糕。這些變化往往與外界環境、周圍事物、人際關係等等,有著密切的聯係。而情緒的好壞又直接影響著語言,影響著聲音的形式,即語氣語調。一個人高興時,說話常常笑容滿麵,語調高揚;憂鬱時,說話常常愁眉苦臉,語調平緩;悲哀時,說話常常淚流不止,語調低沉。這就說明,不同的心情產生不同的語調。
1.上揚。因感情無比激動而引起語調上揚。例如:
不前進,難道坐以待斃嗎?(急劇上升)
2.起伏。因心情異常激昂而引起語調起伏。例如:
我做夢也沒有想到能同你結為伉儷,我簡直太幸福啦!(心情異常高興)
3.平淡。因心情十分平靜而引起語調平淡。例如:
你的入黨申請書我看過了,還是多務點實少務點虛吧。(態度冷淡)
4.低沉。因情緒極度悲觀而引起語調低沉。例如:
我死後,你們不要管我,就當是世界上沒有這個人吧。(感情極度痛苦)
5.下落。因感情消極頹廢而引起語調降落。例如: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我是再拚搏進取也沒有多大奔頭啦!(下降較緩慢)
6.跳躍。因情緒輕鬆歡快而引起語調跳躍。例如:
一看見《還珠格格》裏的小燕子,我就忍不住要笑的,她太天真無邪、活潑可愛了!(心情無比歡樂)
7.曲折。因情緒複雜變化而引起語調曲折。例如:
你去愛你的那個白馬王子吧!我是配不上你,你明白嗎?還是請你離開我,越遠越好!(情緒極不穩定)
8.斷連。因情緒失控慌亂而引起語調斷線。例如:
不!他怎麼會死呢?沒有……死,他好像還在……對我……微……笑,笑得是那樣……安祥……那樣……甜……(情緒過分激動)
關於語調受情緒的影響,上麵我們講了八種形式。而實際生活中,語調的構成與變化遠非這樣簡單。生活豐富多彩,語調自然也變化萬千。要想準確地把握每句台詞的語調,全靠對作品潛心鑽研,深刻領會,設身處地,仔細揣摩,以達到惟妙惟肖的境界。
對白經常與場景的根本意圖幾乎沒有什麼關係。有時它隻不過是附加物。一個更極端的例子可能就是:在一個場景中角色在談論某件事時暗指的卻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件事。一位母親參加上初中的女兒的學校接待日活動。
在參觀藝術班時,她吃驚地發現這個老師正是一年前與她有過一夕之歡的男人。他們立刻認出了對方,由於女兒在場,他們隻能談些學生們的素描和水彩畫等。他們的對白毫無意義。但在這平常的詞句下,更重要的談話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