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出自《大戴禮記》中的五帝
共5個詞條35.2萬閱讀
查看更多
快速
導航
古史係統
其它相關
曆史淵源
共2張
百科x混知:圖解三皇五帝
其它相關
燧人氏
華胥氏,定都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華胥氏為燧人氏之妻,伏羲氏與女媧氏之母。在位年限不詳,可能與燧皇共治。燧人氏之後由伏羲氏繼位。華胥陵位於山東省新泰市石萊鎮華胥山,一說藍田縣華胥鎮孟岩村。
華胥氏之後,太昊伏羲氏繼立,前仰韶-大地灣文化時期結束,仰韶文化時期開始。
仰韶文化時期(前4354----前3579年):
伏羲氏,又號羲皇、太昊、青帝。定都於汶上(今山東省汶上縣),後遷都於宛丘(今河南淮陽),前4354----前4239年在位。伏羲氏為燧人氏與華胥氏之子、[11] 女媧氏的兄長兼夫君。炎帝神農氏的外祖父。在燧人氏之後繼位。一說伏羲即為天皇氏。傳說太昊伏羲氏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一。伏羲陵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城北1.5公裏處。
女媧氏,又號媧皇氏,前4239—前4109年在位。女媧氏是燧人氏與華胥氏之女、伏羲氏的妹妹兼妻子。炎帝神農氏的外祖母。在伏羲氏之後自立為帝,與炎帝朱襄氏共治天下。一說女媧即為人皇氏。女媧城與女媧陵位於今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12]
朱襄氏,有3代朱襄氏擔任過炎帝,[13] 又號稱飛龍氏,在伏羲氏之後即位。與女媧氏共治天下,公元前4239—公元前4169年在位,定都於朱邑(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風而陽氣贏積,萬物散解,果實不成。故士達作五弦瑟,以來陰風,以定群生。炎帝朱襄氏最後為炎帝神農氏所滅。炎帝朱襄氏陵位於商丘市柘城縣東大仵鄉。[14] [15]
神農氏,有9代神農氏擔任過炎帝,又號農皇、赤帝、烈山氏。定都於伏羲氏舊墟(同伏羲都城)。後先後遷都於今山東省曲阜市與今河南省洛陽市。前4109----前3579年在位,炎帝神農氏是伏羲氏與女媧氏的外孫,女媧氏死後傳位於他。後又打敗並占領了炎帝朱襄氏的領地,首次統一中華。後被黃帝軒轅氏打敗並遷都於今湖南省株洲市。炎帝神農氏陵墓有多座,其中陝西寶雞炎帝陵為炎帝神農一世之墓,湖南株洲炎帝陵為炎帝神農八世之墓。一說神農即為地皇氏。傳說炎帝神農氏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一。
炎帝神農氏末期,九黎部落首領蚩尤氏叛變,天下大亂。華夏部落世係因此中斷。仰韶文化時期也就此結束。軒轅黃帝之後,古代中國進入龍山文化時期。
龍山文化時期(公元前2697----公元前2015年):
有熊氏,即黃帝,又號軒轅。定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前2697----前2395年在位。在涿鹿之戰中與異母弟炎帝聯手打敗九黎部落首領蚩尤之後遷都涿鹿(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後又在阪泉之戰中打敗並奪取了炎帝的皇位,迫使其臣服並退居南方。傳說黃帝軒轅氏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首,號稱“中央黃帝有熊軒轅氏”(另外四位天帝為東方青帝太昊伏羲氏、西方白帝少昊金天氏、南方赤帝炎帝神農氏、北方黑帝顓頊高陽氏),陵墓位於河北涿鹿,其曾孫帝顓頊打敗共工收複中原後遷葬於河南荊山。
青陽(氏)一世,即少昊,又號白帝、金天氏。為黃帝長子(另一說認為少昊是啟明星與仙女皇娥的兒子),黃帝之後繼位,定都於窮桑(今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桑墟鎮),後遷都於今山東省曲阜市。前2395----前2322年在位,陵墓位於曲阜城東4公裏的舊縣村東北。白帝少昊金天氏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一。據司馬遷所著《史記》誤傳,白帝少昊金天氏未登帝位。少昊逝後,皇位由其侄孫高陽氏繼承,於是高陽氏在窮桑登基,後遷都商丘並與炎帝後裔共工氏展開激戰,共工因戰敗而惱羞成怒,拚盡全力撞斷了“擎天柱”----不周山(今遼寧錦州筆架山)。“共工怒觸不周山”的神話即來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