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用量】空腹溫飲。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每次服用15~20毫升。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上海市藥品標準》。
三烏酒
【適用人群】急、慢性關節炎、劇烈疼痛、由風寒濕邪深入筋絡而病發的患者。
【主要功能】驅寒濕,利關節,通絡止痛。
【配方組成】製川烏、製草烏、製首烏、千年健、鑽地風各10克,40度米酒400毫升。
【製作方法】將5味中藥粉碎成粗末,用米酒分兩次進行提取,攪拌加熱5~7天,濾出藥酒,靜置3~5天,低溫過濾即成。
【用法用量】口服,溫水送服。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每次服用5~10毫升。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中國當代中醫名人誌》。
三烏藥酒
【適用人群】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主要功能】祛風散寒,舒筋活絡止痛。
【配方組成】川烏5克,草烏、甘草、木瓜、金銀花、威靈仙各10克,烏梅15克,白糖60克,白酒500毫升。
【製作方法】備一隻幹淨容器。將諸味中藥(金銀花除外)粉碎成粗末,同金銀花一起置入容器,將白酒分兩次加入容器,攪拌加熱提取,第1次浸泡5~7天,第2次浸泡3~5天,混合兩次濾液,靜置澄清3~5天,低溫過濾,即成。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用20毫升。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中國當代中醫名人誌》。
三蛇藥酒
【適用人群】風寒濕痹、手足麻木、筋骨疼痛、腰膝無力等症的患者。
【主要功能】祛風除濕,通經活絡。
【配方組成】木通、牛膝、烏藥、陳皮、白芷、川芎、桑寄生、製草烏、製川烏、川木香各1克,大血藤1.5克,甘草1.6克,獨活、杜仲、當歸、桂枝、南沙參、尋骨風、香陳皮、石楠藤、石菖蒲各2克,伸筋草2.8克,鎖陽3克,紅棗4克,山威靈仙(製)、製黃精、南蛇藤各4克,紅糖7克,白糖、蜂蜜各9克,銀環蛇、眼鏡蛇各10克,烏梢蛇20克,白酒1升。
【製作方法】備一隻幹淨容器。三蛇均為活蛇,去頭、內髒和皮後,按劑量粉碎置入容器內,用200毫升白酒浸泡,密封,經常攪拌。數月後,再將其餘中藥粉碎成粗末,放入容器中,剩餘的800毫升酒分兩次提取,常攪拌,浸泡7~10天,濾出酒液,將兩次酒液混合,加入三蛇浸泡液以及紅糖、白糖和蜂蜜,溶解後靜置2~3天,低溫過濾即可。
【用法用量】口服。每晚睡前服用25~100毫升。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藥酒彙編》。
三蟲酒
【適用人群】坐骨神經痛者。
【主要功能】散風尋滯,搜風通絡。
【配方組成】麻黃、大黃、芒硝各3克,全蠍、僵蠶各4.5克,蜈蚣、赤芍各6克,當歸、穿山甲各9克,黃酒500毫升。
【製作方法】將諸中藥粉碎成粗末,加入黃酒攪拌加熱,浸泡5~7天,濾出黃酒,待澄清後低溫過濾,即成。
【用法用量】口服。每晚睡前服10毫升。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祖傳秘方驗方集》。穿山甲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關節炎酒
【適用人群】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主要功能】活血祛風,強筋壯骨。
【配方組成】川烏、草烏、紅花、當歸、黨參各1.2克,杜仲、木瓜、牛膝、枸杞子、烏梢蛇各1.8克,白酒100毫升。